岳娟帆
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 重庆市 402560
摘要:新《课程标准》体现的课程改革的本质问题是课程的综合化,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大势所趋。新《课程标准》还提出转变旧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少儿版画在创作过程中,除了积极拓展学生的自主构思能力外,同时通过画、刻、印这样循序渐进且操作能动性极强的练习过程,生动体现出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小学美术;儿童版画
一、当前小学美术学生学习的现状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美术认识的普遍状态:想象力缺乏系统性,自主动手能力弱,尚未形成将绘画和自身生活联系的意识;但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感;所体现的作品呈现总体感官上缺少独立创意和鲜明个性。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美术认识的普遍状态:因为综合学习压力的增加开始逐渐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主观能动性变弱,多数只是局限听、看,不太热衷于参与绘画和动手制作过程;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大脑美感意识进入了写实期,对美的追求意愿显得更丰富、更积极、更系统。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向
(一)小学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学习领域,并且在其中的小学三个学习阶段分别有递进形式的阶段目标。新课标在教学资源开发的领域给予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小学美术学科,应该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实际作用,并能使学生有兴趣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合作地、探究性地、综合性地进行再学习和生活。小学美术包含了多种表现方式,我有征对性地选择了简单、方便、易表现的版画方法来让学生感知。为此学校(棠香小学)专门实验性地成立了版画兴趣小组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地探索,利用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综合版画、PVC版画和木版画等不同方式分年龄、分层次进行科学的版画教学尝试。
(三)通过长时间以来对小学版画教育的积极探索和准备,在教育局和学校的全力支持下,我校于2015年开始有计划地规划了全新的特色美术教育方向——以儿童版画为中心的儿童美术教育探索,进一步深化教育技法的钻研和改革,以寻求新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三、方案论证
(一)儿童与版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在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版画的时候,就已经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拓印。他们会用弄湿的小手小脚在墙上、地面拍打出许多印记,并陶醉于其中。早就有专家指出,版画的概括洗练、单纯明快的效果最能表现出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并以其媒介材料的多样、制作手段的丰富而特别适合于天生具有游戏本能的儿童。
(二)从生理现象上来分析,版画教学在创造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养成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其中7~12岁被称为具体操作阶段。这个时期的心智教育、动手实践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版画的设计和制作恰恰是对学生心智教育、动手实践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三)儿童版画在用作课外美术课程开发的载体在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归纳如下:
1.制作简单。在技艺和设备条件的要求不高。
2.适应性广。作品能呈现出各自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3.趣味性强。材料使用的特殊性和活动过程的特殊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制作的技巧,创作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体会学习的快乐。
4.安全、经济。材料容易购置,制作安全,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等。
四、儿童版画的开展
儿童版画的种类很多,我采用递进式版画教学,体现了由儿童美术到版画教学,由单色版画到套色版画,由纸版画到粉印版画,再到其他版画形式的递进式教学思想。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总结了小学学生整个学习周期中以版画为载体的美术教育系统性阶段分割,其中1~4阶段(一至三年级)为基础知识储备期,5~10阶段(四至六年级)为版画技能介入期,具体如下:
(一)一年级,孩子以天马行空的涂鸦绘画方式为主,无边界感受美术教育所带来的游戏乐趣。
(二)二年级,孩子以培养想象能力的单页故事绘画为基本手段,生动感受语言、文字和绘画结合的奇妙之处,让孩子可以把自己画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完成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和绘画的造型表现能力的关键阶段。
(三)三年级第一学期,孩子以写生性质的自然笔记为主要学习教育方式,让孩子主动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会对事物细致、独特视角地观察,既通过文字记录学会描述情景,又同时通过写生绘制眼中和心里的世界,这样不但训练了孩子书写文字能力和绘画美感组织能力,更培养了孩子对多项能力的综合运用潜质。
(四)三年级第二学期,孩子以故事性的绘本为主,让孩子进一步深入感受故事与绘画的美妙结合,掌握文字语言与美术语言之间的关联,为下一阶段系统性提高对美术的认知打下扎实基础。
(五)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正式介入版画基础技能教育,以最基本的纸版画教学为开端,让学生逐步掌握拼贴,刻线,揉纸等基本手法技巧,并在适当阶段让学生接触简单的粉印版画基础。
(六)四年级第二学期,以粉印版画教学为主,并穿插比较复杂的活动纸版画,分版套色油印纸版画,及多种材质制作的纸版画教学内容,基本达成纸版画的学习任务。
(七)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工具、技法,并要求自主发现并开发不同版画材质和表现手段,找到适合自己进行创作的方法,初步培养起学生独立自主的创作意识和意愿。
(八)五年级第二学期,学生集中学习综合版画,让学生体验不同版画的创作乐趣,丰富学生的版画创作内涵和内容。
(九)六年级第一学期,初步接触木刻、套色水印、特殊背景处理、难度较深的重叠纸版画以及填彩粉印版画等技巧,强化一定要求的专业技能。
(十)六年级第二学期,根据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技能程度,尝试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深入指导学习木刻技能,以达到学生自主使用各种技法进行版画创作的教育要求,并为下一阶段培养具备相当专业综合技能的学生打好良好基础。
五、教学创新点
(一)版画训练及创作可以培养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开拓思维、激发创造潜力。儿童版画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要素有许多难以被替代的优越性,在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中所起到了重要作用。版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相比较有着复数性、偶然性、间接性的特征,而且儿童版画除以上特征之外还具备更明显的实验性特征。
(二)尝试在具备条件的美术课程上采用复合式教育探索,通过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孩子的综合学习素质和学习乐趣。
(三)改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突出自我学习能力的训练,重视学生的自主潜力的挖掘,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开始逐步获得独立学习技能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四)坚持基本知识普及面最大,专业教育深入度最合理的教育手段两手抓的方针,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又可满足有潜质的学生更快更高蓬勃发展的需求。
六、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认真落实国家课时计划,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课时,依据学科和学生年龄特征适时加大文化课程艺术(版画)教育的含量。
(二)艺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考核。严格按教学大纲、教材、教参及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双基教学和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努力优化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艺体教师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以创造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对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兴趣、爱好,并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思变力、鉴别力、想象力的同时使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美术教师以现行的美术教材为依据,以版画教学为切入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眼、手、脑的协同动作,在观摩、临摹、工艺制作、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训练基本技巧,使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橱窗等设施来展示学生的版画作品,创设校园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 袁代环.试论版画教学在中小学推广的意义[J].读写算:教师版,2017(45):233-233
[2] 郭琳.浅论小学语文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88-188
[3]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2012
[4] 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