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杨雁
[导读] 在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还要注意分层教学。
        杨雁
        云南省大理州博永平县南镇老街第二完小
        摘要:在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同时,教师要提高动作示范的实效性,不但要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还要精心组织分组教学,实现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实现多元发展。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多方面着手,就如何实现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有效落实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好引导者、帮助者的促进作用,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体育活动,收获更理想的体育学习效果。
        一、转变理念,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理念是行动的先到,所以,要想落实以生为本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首先就需要从理念上有所转变,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改变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是能够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来,认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将其落实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更好的参与体育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有效的力量。而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更好的掌握,明确其精髓和内涵;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明确理念的具体内容,并做到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优化、充实,以此来促进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应有价值的充分实现。
        二、关注差异,实现针对性体育教学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不论是教育教学活动,还是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都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诉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能力来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而需要注意的是,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小学生的性格、知识储备、对体育的兴趣、知识接受能力、学习背景和基础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难免会出现“吃不饱”、“跟不上”的学习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并制定针对性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案,以此来确保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例如,我在教学教学中就比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并会根据这些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够到属于自己的红苹果,扬长避短中实现更好的成长,收获更好的体育学习效果。如一些学生的柔韧性比较好,我就主张他们多练习健美操、武术等体育项目,一些学生脑子比较灵活,就让他们去设计、开发一些体育游戏,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就让他们去设计、制作一些体育器材,一些学生喜欢球类运动,就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指导,以让其收获更好的运动效果,实现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学情,落实多样化体育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教育大背景下诞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所以,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之前教师教学、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想要达到教学目标的不同,学生所处学习状态的不同,落实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问题探究、体育游戏、角色扮演、分层教学、体育竞赛……这样一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体育的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自然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收获更好的体育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在展开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有必要根据需要落实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做到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例如,我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时,就比较注重体育游戏的导入,如夹球跑、丢沙包、跳方块、抽陀螺、踢毽子、奔跑吧……与此同时,我也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如在训练“跨障碍物跑”这一动作时,我就给学生创设了“重走长征路”和“穿越森林”两个情境,“重走长征路”中雪山、草地、大渡河、泸定桥是障碍物,“穿越森林”中大石头,树林等是障碍物,这样一来,通过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此环境下展开教学,实现了感官联动,自然能够收获更好的体育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用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运动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坚持运用的好习惯,促进他们实现多元发展。而这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落实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给出的转变理念,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关注差异,实现针对性体育教学;研究学情,落实多样化体育教学方法三个策略是个人认为比较有效、实用、可行的三个策略,当然,不够完善,还需继续探索此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小学体育激趣教学策略浅谈[J]. 学周刊, 2015(35):93-93.
        [2]王忠信.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师生互动教学策略[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