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超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07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身体的锻炼,新课标的提出让体育学科的价值凸显,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的主要思考话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都是有学习个性需求和渴望独立的人群,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形式要求不一,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所需,给予教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本文从高中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希望本文的教学观点可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冲击很大,学生不仅感到课堂形式的苦闷,还感到学习内容的无聊,无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亦是如此,单凭依靠教师的一言堂势必会打压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影响体育课程内容的效果发挥。面对性格不一、学习要求较多的高中生,高中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优化组织形式,激发参与兴趣
高中生对事物的判断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渴望能在课堂中有自己的地位,能在课堂中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渴望与教师、同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为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要让高中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氛围轻松,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训练,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排球运动为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状态随时调整和优化课堂的组织形式,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体育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继续练习垫球,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整体的观察,我发现学生们的整体训练情况还是很乐观的,于是,不一会部分学生就开始厌烦了。继而,我对学生说:看来大家对垫球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我们现在开始一个比赛吧,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玩垫球,看看哪个小组坚持到最后。学生听到要比赛,立马变得斗志昂扬,他们很快投入到具体比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乐此不疲。看到学生们兴奋的表情和不怕累的样子,我已经知道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我的预期。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基本因素,这一环节却往往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投其所好,研究学生的兴趣点,针对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
只有将学生的喜好融进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情绪,提升体育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过程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体育教师多下功夫,给予学生认真的观察和总结,相信这一方法依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以篮球运动为例,学生可以构建和谐的课堂来增加课堂中的趣味性。在课堂开始,通过了解我发现有的学生喜欢投篮,而有的学生喜欢不断重复练习有关运球的基本动作,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喜好,我决定按照学生的兴趣特征来进行小组的划分,让不同兴趣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发现你们的关注点不同,那么,今天我来划分几个不同的小组吧,你们可以依据自己的状况合理选择自己的小组,这样你们就可以得到适当的锻炼了。在学生同意后,他们很快寻找自己的兴趣小组,并投入到训练中。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开展趣味活动,构建和谐课堂,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体育,有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巧用信息技术,加深体育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让体育教师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环境的多样和先进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研究体育的相关内容,也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体育教师可以搜集体育的明星成长故事,可以搜集体育的关键运动步骤,还可以搜集一定的适合学生运动的歌曲等,如此,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例如,以乒乓球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给学生讲述了具体的运动步骤,并给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演示。之后,结合学生对体育明星比较感兴趣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了明星体育训练的视频。如此,学生们的眼睛更亮了,他们认真观看着自己的偶像的运动与动作,然后,我将视频停止,并让学生模仿自己偶像的动作,从中,学生的训练热情高涨,他们俨然已经自己成为偶像的样子。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精神,有效提升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走出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体育教师要优化体育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并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中。如此,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最终促进体育课堂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雅暖.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田径,2018(10):10-11.
[2]赵思强.试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青少年体育,2018(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