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李磊
[导读] 伴随着素质教育一步步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走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新的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教师要摒弃传统以训练学生体能和专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李磊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合阳中学 715399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一步步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走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新的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教师要摒弃传统以训练学生体能和专业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制定新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体育教育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拥有良好的体育竞技精神,全方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体育精神
        新的体育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发展学生从日常的体育锻炼中收获新的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学习到更多优秀的品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永不言弃的毅力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一、优化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兴趣
        虽然现在全民体育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高考巨大压力的影响,许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还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不太重视,体育课程往往被其他教师占用,导致体育教学课时缩短,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体育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体育院校毕业的而非师范类院校,导致教师自身专业技能较硬,但相关的教学知识不足,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更改体育教学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踊跃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运动项目“万花筒”》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出“万花筒”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之母—田径运动、体坛“至尊”—球类运动、力与美的结合—体操运动等等,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安排不同教师按体育活动分别教学。这种方法会极大的引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避免体育课上学生无所事事聊天闲逛的情况出现。也会避免身体机能较弱的学生,体育课上无课可上让体育活动的受众面更广,培养全校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选择体育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


        二、树立运动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生命在于运动,由此可见运动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帮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过度的进行体育运动,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只有通过科学的、正确的、适量的运动方式,才会规避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了正确的运动观念,懂得合理运动的重要性,才能让体育运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充分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本身就存在很强的竞争性,学生有了竞争意识,会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自己,对自身要求更严格鞭挞自己更加努力奋斗,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会大有益碑。
        例如,在学习《现代奥运会》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出一段段激动人心的奥运夺冠视频,吸引住学生注意力,然后再播放一些奥运健儿因伤无奈退赛,甚至放弃运动生涯的视频。在学生为运动员感叹惋惜,唏嘘不已的时候,教师教导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避免因为体育运动而出现安全事故,同时也要拥有正确的体育精神,向奥运健儿学习,拼搏努力不抛弃不放弃,不为名次,带伤坚持完成比赛。这种教学方式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避免运动风险,进行科学适量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体育精神
        面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高中的体育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和学生的运动水平之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摒弃传统体育对比赛成绩、比赛名次的偏见,重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性。多多开展课外活动,无论成绩如何积极鼓励参与进来的学生,增加全体学生运动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将提升学生核心体育素养为最终目标,增强体育精神的传播和影响。
        例如,可以开展趣味运动会,传统的运动会都以竞技为主要目的,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限制了学生参加的热情,不能让全体学生都实现参与运动的目标。因此要改变运动会的活动目的,丰富运动会的开展形式,增强运动会的趣味性,降低运动难度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利用有趣的团体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团队意识。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又可以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增加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学会通力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默契。更好更广的传播体育精神,帮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对体育课程的学习。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的教学不能墨守成规的以增强学生体质和专业技能为课程最终目的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吸引学生对高中体育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弘扬正确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艳青.高中体育教学困境与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1):100-101.
        [2]张治军,李冰玉.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24-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