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李小芳
[导读] 近些年,经过无数先辈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信息技术完成了从2G追赶,3G跟随,4G同步,5G超越的艰辛蜕变,如今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场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新技术革命正悄然发生.

革勒车镇革勒小学  李小芳  445708

摘要:近些年,经过无数先辈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信息技术完成了从2G追赶,3G跟随,4G同步,5G超越的艰辛蜕变,如今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场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新技术革命正悄然发生.而在众多的领域当中,信息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尤为巨大,信息技术的普及,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策略,而本文所研究的课题便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相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表演性朗读 信息化 运用策略
        虽然,按照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表演性朗读已经开始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但是在表演性朗读的实施策略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在目前的表演性朗读中,学生缺乏对角色的代入感(2)目前的表演性朗读形式单一(3)目前的表演性朗读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些问题,在将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以后都将得到解决。
        1.1、结合相应网络资源,增强学生朗读代入感
        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环节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缺乏角色代入感,虽然,老师根据课文为学生划分了角色,但是,学生在进行表演性朗读时,却无法实现身份转化,只是按照分配的角色将对白有口无心的读了出来,而这样“独有虚名”的表演性朗读,自然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而如果能将网络多媒体资源作为表演性朗读的辅助工具,这个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章第21课《文言文两则》中的《伯牙鼓琴》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时,利用网络音乐及视频资源,为学生间歇性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辅助,比如:在学生甲(俞伯牙)朗诵完“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后,由教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前半段,然后,再由学生乙(钟子期)接下一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当学生甲朗诵至“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再由老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后半段,学生乙(钟子期)接下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样一来。便能让学生在朗读时,彻底的与课文角色融为一体,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知音难觅的苦楚与遗憾,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1.2、根据教材文本特点,开发多元化的表演性朗读模式
        笔者认为,目前表演性朗读的另一大不足是:形式太过单一,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教材内容本身出发,为表演性朗读寻找新的载体。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课《草船借箭》为例:老师在进行本课的表演性朗读时,应该充分抓住本篇课文的原著《三国演义》高知名度、高影视化的特点,依托学校的互联网平台及影视配音APP,让学生为《新三国》中“草船借箭”的片段配音.如此,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必然大大提高,同时这种形式也使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有助于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3、结合信息技术,营造更加自由的表演性朗读氛围
        就目前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情况来看,学生所朗读的内容和朗读的形式都是老师限定好的,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也未能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给予学生更多地选择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须划定文本范围,而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寻找答案,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8课《小英雄雨来》为例:在进行表演性朗读的环节时,老师只需要将问题写在黑板上(例如:文中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雨来的机智和勇敢?),然后,由学生自由组队,用各自擅长的形式去朗读课文。
        在经过一番准备后,让各组借助自己的平台与技术,朗读自己所选的文本,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根据表演性朗读的效果与所选文本综合评分,共同遴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文段,并对相应的组合进行加分,以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
        结束语:以上便是笔者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与表演性朗读相结合的看法,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解放思想,不拘泥于学科、地域的界限,以开放的态度吸纳一切有益的新鲜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大胆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策略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时,吸引学生的目光,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教师还应该敢于创新,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出适当改变,使其更加适应表演性朗读的教学形式,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能够始终秉持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不失时宜地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出改进,那么,我们的教育水平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小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中的应用分析[J]读写算.2019(27)
[2]王永雪.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08)
[3]施丽雪.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J].教师.20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