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杨建娟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初中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

昌宁县耈街民族中学  杨建娟  678113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初中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兴趣低、教师教学理念与方式落后等问题,急需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本文对让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将生活中生动的案例带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个人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初中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应该得到广大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重视。随着我国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图片和生活化素材,使得教材内容变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并且扩展了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1.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遍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走神和溜号的情况,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降,学生的成绩很难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初中生具有比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在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时,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借此机会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授《建设法治中国》时,可以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一个人在超市买了条烟,店家承诺假一赔十,在他得知买的烟是假烟以后,没有返回商店理论,而是将购物小票提供给工商部门,并由工商部门依法行政对超市做出了行政处罚和没收假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场景,充分分析顾客和超市的行为,并讨论顾客的维权意识和法治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凝聚法治共识。
        2.导入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一直以来都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难点,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抓住新课导入的关键环节,将生活化素材有效地导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良好地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促进民族团结》时,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我国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重大节日以及民风民俗等,并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自己所熟知的民族或者认识的少数民族朋友,分析他们的异同点,提高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并争先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进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踊跃参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扩展生活化活动,加强学生知识理解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点以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实际等,扩展生活化的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生活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推进学生社会化进展。
        以《维护祖国统一》为例,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说出生活中存在的不利于祖国统一的现象,例如借助民族和宗教之名搞邪教组织、暴力活动等,并对这些非法活动的危害进行讨论,以此加强对祖国统一知识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活动,走上街头小巷,利用课后时间宣传民族精神和维护国家统一,亲身去感受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布置生活化作业,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课后作业是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生活化教学效果,适当地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作业,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与认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涵与意义。
        例如,教师在讲授《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时,可以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为父母或者是各科教师等送去关爱,可以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为老师打扫书桌等,都能体现出关爱他人的特性。这种真实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学理论的应用,同时也会产生真实的情感,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让道德与法治的应用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从而真实地实现了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是必然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大纲,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生活化素材、扩展生活化活动、布置生活化作业,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并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学会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江守武.让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考试周刊,2020,(65):111-112.
[2]张旭文.让生活走入道德与法治课堂[J].考试周刊,2019,(37):142.
[3]卢柏林.让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名师在线,2020(12):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