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曾爱清
[导读] 识谱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时需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湖南省衡南县星火实验中学  曾爱清  421101

摘要:识谱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时需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识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演唱歌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针对农村音乐教育成效慢、教育效果差的问题,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好农村的教育资源,探究适宜的音乐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构建有利于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从识谱能力培养开始,逐渐延伸到音乐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关键词:农村 初中音乐 教学 识谱能力
        引言:初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初中音乐学习中,学生的自我学习主动性还不够强,学习兴趣也较低。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首先认识音乐,从纸张上一个个的节奏符号转化为能够唱出的歌曲。在此教育阶段,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节奏,引导学生不断纵深发展,打好音乐学习的基础,为下一步的音乐提升学习做好准备。农村音乐教学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上需要更加耐心,教师要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放置于适宜教学的环境中,帮助学生稳步提升学习能力。
        一、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重要性
        农村音乐教学相比于其它主要学科的学习,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上大大不如。音乐课作为边缘学科,学生视为可有可无,对音乐学习的态度也不够认真,在学习上也十分敷衍。由于农村教学在教育资源上有一定程度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让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音乐节奏的韵律感和美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主动去感知音乐之美,从识谱开始,一步步为学生打开广阔的音乐世界,让学生在音乐中放松自我,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开设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识谱教学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增加了许多记忆的难度,对学生也是不小的学习挑战。教师以兴趣促学,让学生从自我需求出发,不断导向正确的学习模式。初中的学生普遍处于12-16岁的年龄阶段,在此阶段的学生学习上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同时在自我心态仍然渴望着自由和娱乐,教师可据此开设游戏教学课堂。教师将识谱的相关小知识融入到游戏设置的关卡里,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无意中促进学生的对识谱知识的相关记忆能力练习。教师还可在游戏中设置奖励,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让学生将奖励视为荣誉象征,激发他们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拥有挑战的勇气和智慧。学生在游戏中是放松的,不再局于传统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爱玩天性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学习灵感的迸发,为音乐注入新的活力源泉。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湘教版《真情的呼唤》一课中,学生需要能够初步处理音乐作品,并能利用恰当的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识谱上需要熟悉一个升号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师可设计一次“接音符”的游戏来开展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展示C大调的音阶表,“CD E F G A B”中七个音阶“do re mi fa sol la si”。教师可将学生进行游戏分组,每组派出一位学生参赛,教师随意指点音阶的位置,学生需要迅速答出,否则视为挑战失败。教师在游戏中可不按照音程的排列进行,随意变换,提高学生对音阶的熟练阅读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为最后胜利的学生发放奖励——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堂中可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音符、音阶的相关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资源,为学生打造适宜教学环境
        在农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更加贴近自然,也更熟悉自然。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利用周边的农村资源,不断创新课堂,在识谱教学中增加教学活力。农村中拥有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各类的虫鸣鸟叫,这些自然景色和自然的声音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拓展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自然的声音,自然的音乐,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被赋予不同的人文意义,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品质。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时,可随处采用一些有趣的自然道具,如小石头轻轻敲打出节奏,或是随处捡起一枝枯干进行节奏指挥,将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魅力,让学生感悟自然、生活和音乐的美妙结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湘教版《我们的春天》一课中,学生需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教师教习的歌曲,并从中感悟春天的自然美。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春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村边的一条小河流,或去到村里的田间地里,学生每人都携带者教材,教师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讲解.教师首先清唱音乐的曲谱,让学生体会识谱的奇妙之处。教师再让学生从简单的七音阶开始练习,“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个音阶是最基础的识谱教学。学生在能熟练转换数字与音符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演唱。在演唱时,教师可让学生带情演唱。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学生感悟到的是春天的自然青草气息,是暖融融的春日阳光,是一切绿意盎然的生命,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演唱时音符的音准能力也不断提高。教师以春天的自然之境让学生认识音乐中表达的深刻含义,从自我情感出发,在识谱教学中能够充分表达磅礴的感情,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
        结论:综上所述,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识谱能力的培养需要不但需要有合适的教学环境,也需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白瑞雪. 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有效策略[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4):222,252.
[2]张艳利. 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有效策略[J]. 黄河之声, 2019, 000(003):112.
[3]文星裕. 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的策略探索[J]. 黄河之声, 2020, 000(001):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