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编自演”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尤明会
[导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探索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变抽象为具体,降低数学难度,让学生易于接受”。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坡渡镇坡渡镇中学  尤明会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探索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变抽象为具体,降低数学难度,让学生易于接受”。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华改革的攻坚阶段,党面临着许多考验。
关键词:体验、理解、思考、探索、变抽象为具体、转型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现在我们正处于第四阶段——新课程改革。这个阶段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终极追求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这个阶段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施新程课改的的浪潮下,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课前认真查阅资料,深研教材,做好有效的备课,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认真总结经验。但因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国家的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伴之而来的是学生在金钱和物质上大都有了保障,所以他们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学习上就像耕耘着的牛,本不想走,是耕耘者打着,拽着向前走的,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被动学习是不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的,所以,不管老师有多努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是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成为一个我们每一位老师等待解决的问题。要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想让学生学习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教师必须把他激发到他自己想去学习,而不是逼迫他去学习.于是,我抓住初中生急切想成成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表现,信任和尊重的特点。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编自演”的能力是必要的,是很有道理的。那么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自编自演”的能力的呢?经过一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自编自演”的问题应在恰当、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因为《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探索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变抽象为具体,降低数学难度,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的“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这一节时,上课之前,我从掌握学习知识的基本规律,从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入手,找到一个与课堂内容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学得轻松,教的愉快的感觉。我不会按部就班的让学生像常规一样死坐在没有新鲜空气的教室死板的听老师讲,而是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工具走出教室,在充满阳光的太阳底下,这样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再让学生看着眼前高大的树和树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想想用手上的工具,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求出树的高度?分组让优等学生带着同组人去求出校内几棵树的高度。充分利用农村教学中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校园中人人参与,这一过程让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自己编导,自己演示进行数学学习,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从哪里来,更让学生知道知识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让优等生去组织,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锻炼了表演能力。
        二、“自编自演”的问题应具有基础性,简单性,让学生易获成功,具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成为学习的爱好者。


在同学、家长、教师眼里,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人不喜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和腼腆的学生交往。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他们更加自卑、堕落各方面都越来越差,老师就达不到新课改的取值方向。在学校,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后议论: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好生” “差生”都是相对的。对于那些“差生”,他们虽然不能考高分,但他们的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很强.他们差可能是因为几次考试失败或青春期的原因,使他们一时不想学而导致成绩下降,最后堕落不学,失去信心。对于腼腆的学生,他们不是不会做,是因为他们胆小、害羞、不自信的个性特征。这一过程正好培养了“差生” 和“腼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去自编自演问题。例如:我在上《从分数到分式》这一节时,我讲完分式的概念后,我会让全班同学每人编写出五个分式在练习本上,然后让“差生” 和“腼腆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并用口说出来。因这一问题很简单,“差生”很容易答对,这就给了他们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更好的“自编自演”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自编自演”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延续性,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形成问题“串”。 例如:《在上分式的运算》前,让学生把已编写好的五个分式选两个或三个用所学的运算符号编几道题,思考如何计算它们,让他们在成功的基础上主动去思考、预习、模仿新知进行试算。在上这课时让能力突出的学生有炫耀的机会,让能力不足的学生有奋起直追的心。
        四、“自编自演”的问题应为中考服务。让学生感到中考题也没有那么神奇,我也能做学习的创造者.例如:我在讲中考模拟试题时,我会告诉学生:我们的中考题大都通过我们平时所做的一些习题或各年各省市的中考题改编而来.像2016年遵义市的中考题选择题第六题已知一组数据60,30,40,50,7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可由八年级的家庭作业上的:已知一组数据为168,170,165,172,180,163,169,176,14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变换数字得到。
        五、完成“自编自演”的问题后要肯定、表扬学生。学生就是学生,不要拿老师的思维和心理去对待一个学生,要学会理解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后,表扬学习自编自演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更加努力学习。
        六、开动大脑、挖掘生活, “自编自演”的问题体现学好数学的本质。课后作业,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和身边的实例,编一道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的题。因为学生们只有有了能“自编自演”的能力,学生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识,教师才算真正融入了教学中。
        总之,我认为自编自演能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它不仅使学生们陶怡了情操,培养了学习情趣,还使他们展现出个性和创造才能,发展合作精神和实践的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编自演”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