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以差异性教学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赵晓艳
[导读] 数学是一个兼具理性、逻辑与基础知识的科目,被公认为难度中等偏上的教学学科

云南省昌宁思源实验学校  赵晓艳 678100

摘要:数学是一个兼具理性、逻辑与基础知识的科目,被公认为难度中等偏上的教学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关乎高中数学基础的奠基,关系到学生理科学习的整体水平,所以数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数学成绩两极化是中学生之间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这种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大环境,会造成学生数学学习障碍,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所以本文就初中数学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进行研究与总结,利用差异性教学来探寻解决途径,以下是具体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初中数学;两极分化;层次教学
        引言:差异性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式,让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师的上课思路,不掉队、不放弃,不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数学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容易让学生厌学情绪,一旦厌学便会难以延续学习,所以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很重要,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对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针对其特点进行差异性教学,才能使教学变得高效,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保持饱满的情绪。
        一、初中数学出现两极分化状况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产生初中数学学习两极分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学生本身。一方面,学生作为知识的学习者,在先天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在记忆力、理解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上存在不同,并且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身心以及智力发育是比较快速的,这样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增大,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也逐渐产生差异性。另一方面是后期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成长环境也存在较大的不同[1],在初中这一快速发展的时间段,学生心理敏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之间产生学习差别。
        (二)教师方面
        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也起到较大影响。一方面是教师主观情感的驱动。教师普遍喜爱学习好的学生,对于数学这一学科也是一样的,由于教师的主观情感引导,对于学习数学好的学生存在偏爱,缺少对于后进生的关注与指导,最后会造成好学生成绩不断提升,而学习较差的学生成绩却越差,使班级里数学的成绩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教师太过“一视同仁”。教学过程应该落实因材施教原则,但是有些教师并不能遵照这一原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一视同仁”,不管学习成绩如何,教学方式、布置的作业、学习计划等都进行一刀切,导致学习数学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前后数学知识衔接不上,最终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二、初中数学以差异性教学消除两极分化现状的途径
        (一)落实因材施教
        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教师正视学生差异性的体现,也是以差异性教学方式来消除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现状途径之一。因材施教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及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在做练习时的侧重等,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具体数学学习情况之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其次,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后进生。对于数学学习比较有难度的同学,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与关注,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要主动对其进行课业上的询问,情绪上的关怀,对学生有疑问的数学部分应及时解决,防止问题积累,造成后续学习的动力不足。最后,教师可进行学生之间的帮扶学习。因材施教除了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在学生之间进行,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学习帮扶小组,学生之间更能够了解在数学学习上的痛点,能够更有针对地的提出问题,解决困难,让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较弱的学生,既能够帮助好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复习,加强数学理论的运用,又能够使后进生舒缓压力,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从而逐步提升数学成绩,使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差异性缩短,消除两极分化。
        (二)加强针对辅导
        消除初中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现状,教师需加强课后学生数学辅导,弥补课堂数学知识学习的不足,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要分层次、讲方法、设目标。首先,针对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其特点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对数学知识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教师只需做好学习引导与问题指导即可。其次,针对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潜力很大,一旦“开了窍”成绩提升速度可能会很大,所以,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要用心,在课后加强这部分学生的答疑工作,对于数学知识的串联与应用要重点关注,如角的知识与平面几何的知识串联,要让学生分清二者的关系,并且可适当地训练这部分学生进行“拔高”练习,让学生夯实基础,锻炼能力。最后,针对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应最为重视与关注,让这部分学生成绩得以提升也是缩小数学成绩两极化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在课上授课时,关注这部分学生学习反馈,并进行总结分析,在课下针对总结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加强数学习题的演练,增加数学理论的运用,在语言上应多鼓励、多耐心,让学生在心理上建立自信,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使班级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消除。
        结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针对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应主动承担教学责任,改进教学方式,保持先进生成绩,提升中等生与后进生成绩,消除数学两极分化现象,使学生们建立信心、决心、耐心去面对未来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峰.消除初中数学两极分化探究研究[J].数学学习,2017(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