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原则及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郑永梅
[导读] 小学阶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对促进学生思想启蒙、素质培育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中心小学 郑永梅 730302

摘要:小学阶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对促进学生思想启蒙、素质培育均具有积极的影响。语文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是落实学习其他学科的关键,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主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被赋于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发挥自身在语文领域中的职能优势,运用有效性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学习上正确指引,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落实教学原则。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优化策略
        前言:阅读是对文章感悟、思考、评价、总结和模仿的过程,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随着我国教育机制不断创新和改革,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并优化。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时期,心理和思想尚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会有极大的阻碍。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升学率作为教学任务重点,大多数老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落实,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应试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课堂教学过于片面化和机械化,从而阅读教学效率降低,这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小学阶段是落实学生文学素养培育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础时期,兴趣对于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1]。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比较片面,教学目标不明确,缺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手段,严重的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千篇一律的方法无法让学生都能获得进步,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想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展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是新课改的主要方向。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导致学生提不起对学习的热情,无法一直集中注意力。老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落实核心素养并创新教学方法,为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可以利用实际生活引入课堂阅读教学,创建情景,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和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打破在阅读中学生对课文的陌生和距离,增加学生阅读的动力。在良好的情境教学中,能够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体会[3]。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情境中互动教学,加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增加学生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热忱的课堂阅读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程时,为了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利用情景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充满生机,色彩鲜明。利用春天的图画引导学生进入到春天的情景中,幻想自己在春天的心情和情绪。通过情景建设和互动,促进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激起了学生集体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素养,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阅读方法对综合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控制课堂状态,实现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上的互助,提高有效的课堂学习效率[2]。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习惯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落实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使学生充分的融入集体中,促使其树立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构建了积极的课堂教学,落实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分组进行阅读探究,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通过阅读、讨论促进学生对本课的了解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改善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单一性,打破了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充分展示了阅读的魅力。结合小组讨论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教育学生做错了事一定要接受意见,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结论: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是严峻的,落实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引领者,应注重改变教育态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落实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语文老师要在探索教学策略的同时,将教学原则渗透到学习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策略,保持学习的热情,只有在高效的阅读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主动的思考和体会,
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花.小学中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原则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31):148+150.
[2]王蕾.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阅读实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2):53.
[3]张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