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刘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刘锐
[导读] 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大致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

四川省彭州市致和镇小学 刘锐

摘要: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史上,其大致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现行课本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征,将科学知识理念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提高科学课堂的质量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虽然我国小学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由于缺乏对小学科学课的重视,导致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仍然存在很多弊端。科学教育是对科学发展的支持,不仅是社会进步和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还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另一个有力力量,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重视。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的素质相对比较低,大部分的科学教师多数兼职,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对于知识点讲解的比较多,学生听得懂的比较少,动手实践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只要守纪律,教学效果并不是去考虑到重点,教师的这种素质并不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人生航向的引路人,而且教学方法是教师指路的工具,只有相应课程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迅速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而且,如果教师教学素养过低,就会由于缺乏科学的理念而不能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正是由于教师素养过低和教学方法落后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小学生科学课程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小学生学习质量达不到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标准。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之路的领导者和引路人,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同时,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故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内容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地扩展视野,具备博学的科学文化相关知识。当教师专业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将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完美融合起来,合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授课之外,可以将其他的时间利用起来。其一,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搜查相关的教学内容,去看看其他权威教师是如何进行该科目的讲课,取其长处,看看哪些方面是自己在教学中可以用到的。


其二,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交流大会,倾听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之间相互帮助,解决各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对教学素材的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将科学课堂延展到课后,以“交通工具”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后去观察马路上出现的各种交通工具,随后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和分享,然后随着教师的讲解来明白交通工具中存在的科学。
        (二)、改善教师教学方法
        为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就必须改善教师教学方法,让教师更好地扮演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及时讲解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学生学习基础。例如在讲解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书中“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什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一知识点,而是应该拿出准备好的几瓶温度逐渐降低的水,让学生通过亲手触摸来了解热水温度是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进行变化的。教师转变了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学习科学课程的知识。
       (三)、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观察与实践教学,并注重学生的感觉和认知特征等相关规律。因此在实验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将学生的认知特征学生的个性特点相互结合,注重学生的选择和理解特点,从而有效设计科学实验教学。笔者在教学中,通常会运用放大法、转换法、对比法等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放大法,就是将实验对象进行适当的放大,让学生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理解谁要学习的内容,如,种子的内部结构,在实验中笔者会将黄豆、蚕豆一些种子在水中放置一段时间,让种子能够更好的发育,内部结构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学生更方便进行解剖。通过这样的实践处理,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实验操作,解剖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转换法是将不够明显的科学现象,通过有效的转换策略,让学生拥有更清晰的感知。如,震动音叉将其放在水中,音叉震动时水面产生波纹,学生有更直观的体会。如鼓面放上一些小球,鼓面敲动就可以让这些小球跳动起来。对比法是将两种现象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在对比观察中,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现象,并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是一门阐释事物运行、发展的学科,涉及众多文化领域。小学生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也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学习科学课程不仅可以加强文化学识,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开拓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利用融入趣味语言、创设情景教学、构建实验课堂、科学分组教学、拓展课堂活动的教学方式教导小学生,推动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包华丽.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91.
[2]远新蕾,何春钢,赵立新.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01):58-59.
[3]历晶.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35-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