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何阳嫒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何阳嫒
[导读]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通过思考挖掘知识的本质和内涵,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获得理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湖南省 永州市清塘中学   何阳嫒 425300

摘要: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通过思考挖掘知识的本质和内涵,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获得理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很多学校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还是选择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也导致了学生法治意识以及道德素养很难真正的提高,教学也很难得到进步,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方式单一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教材中涉及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周边的事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些相关内容学生可以亲自实践尝试,可以通过课上的相关活动来开展,也可以把任务布置到课外,如主体班会活动、走进社区的尊老敬老活动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课上,且课上的实践活动更多的形式是小组讨论,或者是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新的资源供学生分析和讨论,形式较为单一。有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节省时间,往往是把可以实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解,存在用理论代替实践的状况,所以学生在实践性内容的学习中往往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教学目标较为模糊,学生难以通过活动实现知识的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往往习惯于采用活动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并未有效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由于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难以有效对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把控,从而导致教学活动价值的降低与弱化,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做好先进教学技术应用,促进教学资源的持续性开发
        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做好相关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以便为学生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建立相应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做好先进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工作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对此,研究人员指出,积极推动教学资源的拓展,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与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从教师的教学来看,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更为直观的理解,对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在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中华一家亲》一课进行学习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就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进行展现,从而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对不同民族的生活情况以及其与汉民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理解促进民族团结对于维护祖国和谐统一之间的联系。
       (二)理论联系生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很多课程内容的来源都是我们的生活。这便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必须将理论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重视二者的结合。比如,在讲到“面对责任的选择”的时候,教师必须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强化其责任意识,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思考并记录生活中不同角色所具有的责任,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角色中去,从而进行生活情境的营造。学生在讨论过后,很容易对不同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比如,游客的责任是保护景区的建设,不破坏卫生,公民需要保护国家的秘密,维护国家的利益,孩子需要承担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任。这样学生很容易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的生活意识能够得到很好的强化,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从理论学习转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典例剖析疑难困惑,掌握知识难点
        面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通过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在剖析中解决困惑,形成自己的思路,形成对难点的清楚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剖析典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形成正确的观点,突破理解上的瓶颈,形成对知识客观而正确的认识。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家长网上购物的经历:他们在买到了不满意的商品,或者收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学生会回忆其生活中的经历,由于有购物平台的帮助,在买到不满意的商品后可以通过退货或者调换的方式来解决。还有,有些人酒后驾车,这存在巨大的隐患,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会明白之所以社会井然有序,生活安好,就是因为有法律的存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会理解知识难点,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束语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生需要参与其中,通过体验和思考的方式来探究,在思考中深化认识,在体验中感悟思想,在探究中内化情感,从而提高道德修养,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周亮.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61-62.
[2]荆玉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2019(36):77.
[3]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