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 张桂凤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张桂凤
[导读] 小学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兴趣、习惯和思维都处于养成过程。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新村小学 张桂凤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兴趣、习惯和思维都处于养成过程。在数学课程教学上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保证教学效果。课堂中生活元素的应用能够将数学知识、理论、概念与生活经验、体会做有效结合,引发思考和想法的提升。也就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保证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生活元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有效应用的方法,希望改善新课改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数学逻辑推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元素;应用意义;方法
        前言:生活元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带动学习应用为核心,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地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此完善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生活元素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基础认识不足,无法做主动学习的情况,也能有效带动数学推理,增加思考过程,从而实现思想方法的培养,让教学中的学习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保证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和数学思维的成长。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生活元素的意义
        (一)体现课程改革
        生活元素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学习状态,使学习不再是单一性的灌输,而是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思考,能够让学生的思想走出书本,面向生活。这种教学形式体现了课程改革让学生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发展的目标,是新课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的有效策略。
        (二)激发思考探索
        不同于照本宣科式的硬性教学,生活元素的应用让数学知识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到了内容和形式上的转变。在内容上有具体的生活案例和实物,有详细的生活活动[1]。所以数学知识理解会有真实的感受和体会,有应用的空间和方向,可以保证探究式的理解.在形式上让生活进行课堂,满足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学有生活背景的丰富多彩,让学习成为理论知识与生活经历的对比参照,变成了生活活动,有自我否定和自我思考的空间和基础。
        (三)促进沟通交流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交流缺乏能力支撑,既没有数学思想方法,也没有主动意识,数学交流能力无法在此过程中得到养成。生活元素的应用让课堂中的学习交流有了具体的过程和方法,增添了自我感受的内容,所以沟通交流会有具体的生活基础,保证了参与的主动性。而生活元素也能让数学探究有个人生活经历和认识,使学生有个体的解法,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2]。
        (四)实现活力教学
        活力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活力,知识理解可以做创新,积极性的探索知识内容,营造了共生探索的氛围。生活元素的应用让活力教学的开展有了环境和形式基础,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所结合,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能够有兴趣的保证,也就构建了活力教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生活元素的方法
        (一)以生活元素引领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的开展以新知识的教学为主,所以在生活元素的应用上可以发挥生活感受,引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案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形成一个分享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的情景。比如在《加减法》的课堂设计上,就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加减法的应用案例,以此来呈现数学知识,并引领探索生活案例中的知识内容,完成计算教学。可以提出生活中食物的分配案例,设计分配过程中学生手中的食物数量关系问题,完成加减法概念的理解,也保证知识理解认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在以生活元素引领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生活问题的设计,加强与知识的内容的联系,也要做趣味设计,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探究课堂学习环境的建设。
       (二)以生活元素引导认知迁移
       以生活元素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引导认知迁移,将直观的生活认知和体会迁移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便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认识,也实现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认知迁移的教学中,主要以对比教学为主,进行生活元素和数学概念的相互转换,可以培养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也引发逻辑推理探究[3]。例如,在《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做面积概念与生活中面积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以书桌面积、教师面积、房屋面积等生活中的面积与课程中的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做对比,让生活为理论知识做解释,也让抽象知识代表生活中的面积概念。通过这样的认知迁移,有效保证了学生的理解认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生活元素引发应用思考
        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思考是强化理解认识,促进能力形成的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应用思考的开展都是大量的习题练习为主,形式枯燥,学生在其中不愿意做主动地思考,并且缺乏创新思维和数据分析,严重影响了就教学的效果。在此情况下,生活元素的应用就成为有效方法。教师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发解决的意识,在解决中保证应用思考,可以带动知识应用的灵活思考,并且让数学学习更为主动,能够推进积极主动的知识应用,完善知识理解,培养数学综合能力。
        (四)以生活元素引申素质教育
        目前的教育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中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其中的重点。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应发挥基础的作用,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生活元素就是非常好的资源,可以利用生活元素引申素质教育内容,保证学生的认知体会,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有思想认知的提升。例如,在《统计》教学中,就以生活中中国代表队的奥运会成绩为资源,建立统计数据,可以让统计的概念被理解,引发学生去制作统计图、读取统计图,同时其中的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民族自豪感,有助于爱国思想的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需要重视生活元素的应用,以此让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得到兴趣激发,促进个人想法和认识的融入,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探索思考,完成有效的知识学习。在应用方法上,主要以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为基础,引领课堂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数学认知抽象理解,引发理论知识应用的思考,引申素质教育。同时教师还要让课堂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建立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结构。
参考文献:
[1]吴敏.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2):87-88.
[2]周显妹.基于生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34.
[3]王永恒.基于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38):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