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陈玉容
[导读] 倾听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陈玉容

 [摘 要]:倾听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倾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听”来提升自己.《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关键词]:倾听 倾听能力 低段 语文课堂
        (一)营造倾听氛围,激发倾听兴趣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低段学生年龄小,也应该让他们明确认真倾听的重要性,通过倾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同时还可以通过“听”来提升自己。在低年级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小学阶段的以及将来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等特点,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先让学生脑中有一种倾听是重要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通过对字形的分析,孩子们明白了在课堂上的倾听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刚跨入小学的低段学生来说,要在一堂课上保持40分钟的专注度是非常困难的,尤其还受到了一些教室内教室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是倾听的前提。
        (二)优化倾听指导,教给倾听方法
        1.明确倾听要求。
        一二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不久,还不懂在课堂上怎样去倾听,教师必须要事先明确倾听要求,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准则,指导学生倾听。
        2.授予倾听方法。
        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明确倾听要求,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一是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小眼睛看着发言人;二是耐心,别人发言时不插嘴,有不同意见要耐心等待,边听边思考,做思考的样子,不做显示不耐烦的动作、眼神和表情,一直听到最后;三是细心,认真听,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可以先在心里说“××同学说得不对,我的意见是……”“等××同学说完,我要补充……”如果确实急于表达,以“举手”等手势示意,征得发言人同意方可插嘴;四是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3.加强倾听训练。
        听的训练,既锻炼了记忆力,又为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倾听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始终。
        (1)听读训练。
        听和读都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社会学家兰金指出,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对信息的接受,听占45%,读占16%。


从学习能力的发展看,听是读的前提条件和能力基础.因而听的训练不只可以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的接受、辨识、鉴赏能力。在诗歌等有音韵、节律的阅读教学中,听读结合的效果更好。在其他文体中,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训练形式。听话的过程中语言即逝,使得学生不能像阅读那样可以反复再三,而是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语言信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将学生的朗读指导和倾听训练相结合。
        (2)听说训练。
        崔峦教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中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一是培养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听说是将倾听和说话能力的训练相结合,在低段语文课堂中,听后做复述是常见的训练形式。听和说既然是相辅相成的,听有听的要求,说也有说的姿态:身体要转向同伴,眼看同伴是否准备好,发言要说清楚,说的时候要静心说.听要耳、口、心相配合,说要身、眼、口、心相协调,笔者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中进行练习。
        (三)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倾听榜样
        在低段学生中培育倾听习惯的第一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有的教师发牢骚说:“我班上的学生一点也不想倾听”,这种教师不过是在无意间流露自己是如何不停儿童的心声罢了。教育学博士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段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小学生的向师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发言时,教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听讲,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任何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
        (四)建立评价机制,巩固倾听能力
        1.自我评价。
        在倾听训练的初期,每节课结束前,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回忆本堂课的表现,如:发言时是否与同学和老师保持眼神交流,提问题或发言之前是否先举手示意,有没有虚心对待同学发表的评论和提出的问题,在上课期间有没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经过老师提醒,有没有立即停止并保持到下课等。
        2.生生互评。
        在平时的课堂倾听训练中,笔者会让学生通过手势、语言、肢体动作来进行评价。如在同桌合作分享以后,通过自己的仔细倾听,可以推荐说的好的同学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展示环节后再对此进行评价。
        3.教师评价。
        结合课堂听、说、读、写的表现,课堂中的教师口头鼓励、表扬非常重要,如:“这位同学的目光注视着发言人,听得非常认真!”“这位同学不仅听出了发言人说的不对的地方,还及时进行了改正,脑子转的非常快!”“你听得真仔细,小细节都发现了,真是顺风耳!”除了口头表扬,我们还运用到了课堂积分评价表。课堂积分表是根据我校“四学简约”课堂自主设计,主要分成自学,组学,班学,拓学四个板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
[2]肖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滕春友.《“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冯李琳.《低段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