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蓝劲松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蓝劲松
[导读] 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教育工作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为了满足当今新课改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充分的展示给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关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具体的德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基础的三观。

惠东县大岭小学 蓝劲松

摘要: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教育工作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为了满足当今新课改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充分的展示给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关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具体的德育管理工作中能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基础的三观。同时,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方面,在学生的思想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使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到小学德育管理中。
关键词: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实践研究
        前言: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没有初中、高中生的任务繁重,所以小学生在其他方面更加容易放松自己,思想和行为极易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偏差。因此,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纠正、管理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等,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完善了小学神思想行为上的缺陷,将自身特有的文化色彩展现的淋漓尽致,更好的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同时,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文化观念上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促使学生养成学习和文化上的自觉性。
        一、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基本的教材内容和中华传统文化联系不深,多数都体现在历史教育和传统古诗词中。因此,为了有效的帮助学生对文化知识形成较好的认知,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梳理教材中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对其中具有历史性和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提取、整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材内容和实际的联系,尽最大能力吸引小学生关注文化内容,积极主动的将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进行验证,让学生从人物榜样中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秘感,从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在灵活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展现了文化情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己探究能力。
        比如:在端午节到来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教材整理,然后展示教材中具有历史性的爱国故事,如“屈原投江”为例,教师要运用具有丰富情感的强调和嗓音讲述故事内容,在悲情的气氛下能够渲染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事件的详细描述,促使学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将爱国情感浓缩在文字中。通过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小学生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感受到了真实的情感,让学生能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和情感。



        二、拓展知识范围,提高学生思想品质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以及文化教育中,教师主要关注的重点就是教材内容.虽然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但是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缺点,如果只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文化渗透,那么就会限制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小学生感受不到真实情感,让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所以,需要就是改变教学重点,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对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进行延伸,创新德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多样化文化熏陶,促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而具有一定的文化气质。同时,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加强对文化知识的认知。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推荐学生先学习《论语》、《百家姓》等知识。首先,教师先帮助学生认识书籍上面的文字,然后将文字内容解析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文字主要表达的意义;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基础的传统文化认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接下来的德育教育中,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应用的掌握,能够更好的吸收课外读物中的文化知识,促使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得到实效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传统知识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同时思想品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开展德育实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和传统文化结合,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发展的培养,有效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让小学生基础的道德观念得以形成。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定期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教学任务,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下感受学习内容,形成多方面的行为习惯、道德思想,从而加深德育教育工作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
比如:学校和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美术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在春秋季节带领学生观赏大自然的风景,在观赏过程中顺带讲解道家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同时在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观念,去深入探究自然生存的平衡之道,详细了解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的美丽的重要性。通过这样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和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有效的渗透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中。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当今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我国优良的中华传统知识进行展示的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想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还要教师和学校在实践活动中深入探索,将德育教育课程和传统文化知识有效结合。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不能排除中华传统文化而单独存在,是需要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在发散,融合传统文化知识资源,充分宣传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保持传统文化知识的先进性、纯洁性,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不仅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还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冯文娟.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 时代教育,2018,(14):172.
[2]朱立坚.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礼道文化的实践与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3):82-83.
[3]李霁. 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