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蓝建军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蓝建军
[导读] 由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到广泛关注,数学作为小学重点的学科之一,所以引导学生全面提升数学能力是当今核心素养下主要的教学任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永太中心校  蓝建军  618100

摘要:由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到广泛关注,数学作为小学重点的学科之一,所以引导学生全面提升数学能力是当今核心素养下主要的教学任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策略
        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小学教育中核心素养要求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不断提升数学全面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核心素质的中要培养。
        一、创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小学时期的学生真处于活动好动的阶段,想象力非常丰富[1]。而数学课程作为学生主要学习科目之一,对学生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些数学题目是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有时教师的文字讲解并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建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点时,教师根据知识点创建适合学生进行运算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扎实的掌握计算公式。如小张有40本图画书,同学小王以第一天借了20本,第二天还了5本,提问小张现在还有多少本图画书?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计算了,在计算本上列式,有的学生就会列出40-20+5这个式子。同时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时就会发现学生根据这个情境已经能够将头脑中的知识灵活运用。通过创建情境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被激发,对数学知识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不但能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计算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逐步替提升。
        二、结合实际教学,培养学生头脑思维能力
        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新教学方式,运行样化的教学思维,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头脑思维的灵活变换,以培养学生头脑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例如: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频繁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随处可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生活,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中,“四则运算”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基础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
        例如:小红同学去超市买水果,苹果的单价是2元一个,橙子单价是3元一个,西瓜的单价是15元一个,现在小红需要按照妈妈给的购物清单买3个苹果和1个西瓜5个橙子,提问小红总共需要花费多少人民币?如果小红手里有100元人民币,那么小红买完水果会剩下多少钱?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提问,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渴望,通过头脑的灵活运用、思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不仅使学生头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小技巧,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三、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根据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在学习关于“认识人民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建设一个超市的情境,让学生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有的学生扮演商贩,有的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顾客、服务员等角色。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直观地接触辨别人民币,在游戏中学生也会运用到加减法的计算方式。通过实践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娱乐的课堂气氛中将数学知识学得更加扎实。同时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逐渐提高,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挖掘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逐渐掌握数学知识中的学习小技巧。
        四、组织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数学作为重点学科之一,要求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由强烈的探索精神,同时还需要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也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3]。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直奔教学主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教授的主要知识内容,盲目的抄写笔记,阅读教材。致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逐渐下降,教学效率得不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前提高告知同学下节课主要的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查找相关的数学习题,对分数的基础定义、意义、基本利用产生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将自己找到的相关学习资料以及习题整理好。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课程中哪些对自己来说是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快速地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在学生长久坚持的自主预习下,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能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适当运用数学知识,以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结语: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创新教学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开展有效的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宝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数加减法”一课数学素养的有效落实[J].学周刊,2019(05):59-60.
[2]谭少春.在多维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片段及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8(32):8-9.
[3]马增福.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中“核心素养”解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1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