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 邓惠丽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邓惠丽
[导读]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十分重要。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第一小学 邓惠丽

摘要: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十分重要。小学阶段学生有着非常好的可塑性。因为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所以小学生有着十分单纯的思想。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言谈举止。班主任是学生在校的大家长,班主任需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度,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约束学生行为,达成高质量的班级管理效果,实现德育教育的落实。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
        前言: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德育教育工作追求的是提升学生品德素养,让学生能够用高尚的素质迎接今后的人生与生活。小学时期学生如同白纸,故小学时期是德育最好的时机。试想如果小学阶段教师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那么在十多年的积累后,学生进入社会就能够拥有比他人更优秀的素质,这是很大的优势。
        一、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其他时期的学生思想有很大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小学生对班主任、父母有着很强依赖性。小学生认为,班主任和家长就是权威,是模范[1]。如果没有了家长的引导和约束,学生就会陷入成长障碍、成长问题.班主任必须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引导[2].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表现出对每一名学生的尊重,并且严于律己,约束自身的表现、自身的行为。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合不合理,是否文明。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应一视同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是否干净整洁。班主任需要用言传身教的方法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管理效果。
        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纪律建设
        新时期的教育趋势和方向是以生为本。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基础部分,班规班纪的合理运用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涵养、道德品质。班主任要想处理学生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就必须表现出对班规班纪建设重视度[3]。可是以当前多数学校所设置的班规班纪来看,其大多是班主任自己根据学校情况制定的,严格按照学校的校规校级制定并没有体现针对性要求。很多时候一些班主任甚至会在班规班纪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强行约束学生。必须说明的是,教师的这种行为和观点非常错误。班主任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服务者以及学生的成长合伙人。班级中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作用、学生的定位。完全由教师制定的班规班纪没有约束性和说服力。即便学生表面有遵守班规班纪,也无法让学生形成认同感,学生只会出现屈辱感。如果学生长期保持这种感觉,就无法保障班级班规的德育教育效果。


所以为了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不妨要求学生一同参与到班规班纪建设,建设中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生亲自参与的班规班纪设计更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增强对班规班纪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样学生不仅十分熟悉班规班纪,同时也会严于律己,约束自己的表现,久而久之就能够在班级中营造非常好的氛围。
        为全面提升学生道德涵养、道德素质,班主任可以提前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管理、相互监督。如果发现有人出现不良行为,比如不写作业、不讲卫生、说脏话,需要主动帮助纠正。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减少班主任工作压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成就感。班主任甚至可以设定相应期限,如果学生在规定期限没有改进自己的问题,则小组一同受罚。在这样的制度引导下,学生还能够形成帮助他人意识与团队精神。
        三、联系家长家校合力
        班级德育工作,德育管理绝不能只让班主任出力。班主任不过是学生成长中的过客之一,学生今后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对于学生的德育素养、德育品质培养来说,学生家长的作用十分突出。班主任需要找到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家长配合,提高家校合力效果,保障德育教育水平与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有必要主动、积极的与学生家长互动,并达成德育工作共识。为了提高与培养学生家长家教能力、家教意识,班主任不妨创建微信群或是班级群,邀请学生家长进群。班主任可以定期在群内发一些德育文章、技巧和方法,让家长充电学习。此外还要用通讯工具定期和家长交换信息,了解学生的在家、在校表现,为学生设置与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班主任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家长责任心、责任意识,让班级管理获得更多思路和方法。不仅可以优化班级管理,同时也能够保障德育教育质量。
        结语:小学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打好基础才能迎接光明。这里的基础不仅说的是学生素质基础,同时也包括小学德育教育环境基础。班主任需要做好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需求与问题。并且要采取以生为本的思路,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公,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康晓萍.浅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J].才智,2020(06):9.
[2]张惠.谈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才智,2020(05):120.
[3]曾召敏.树人之计在于“德”——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华夏教师,2020(0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