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孙林
[导读] 一直以来,练习课总是以 单调、枯燥、乏味不受学生们的欢迎。

浙江省义乌市吴店小学 孙林

摘要:一直以来,练习课总是以 单调、枯燥、乏味不受学生们的欢迎。练习课要对上节课学习或所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如果一味大量练习,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一贯要求的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程度延伸化,只有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才能得心应手,不同程度的学生是不能适应等同的练习的。
关键词 :课堂练习  设计 趣味性  生活性  可操作性  开放性  综合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对新的要求,数学老师已经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呢?
        一、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想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孩子是纯真的,要使课堂上的学生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也纯真起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计算法则,通过玩游戏可以减少错误,加深理解知识及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老师把教具钟带进教室,并且准备好学生的学具钟。让学生扮演“时间老人”的角色游戏。学生看到多彩的教具、学具这些新鲜的物品,就会好奇地想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自然而然地就认识和理解各种数学概念了。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有生活性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走入真实的生活,为学生设计真实有用的具有生活性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我们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设计问题情景,设计各种练习。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野餐中的数学问题”、“租车方案”、“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练习。例如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用100元钱,让学生购买奖品:练习本和笔。要求:(1)练习本和笔要成套;(2)价钱尽可能便宜;(3)质量尽可能好。有三家商店可供选择,价钱是:甲店练习本每本3.2元,笔每支1.5元;乙店每套本子和笔共4.5元;丙店练习本每本2.8元,笔每支2.1元。


让学生选择商店和决定怎样买;而高年级学完《平面图形》知识以后,可以设计给学生把校园内一块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空地设计成一个花园,其中要有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不等的花池、草坪、道路。要求:(1)各块地所占面积的比例适当;(2)图案美观。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激发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3)开放性。本题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结果发现,学生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像这类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四、课堂练习设计要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练习是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之后,与原有知识的横向沟通、有机结合的练习。是对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察与深化提高。他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挖其底蕴,把章节甚至全册教材的知识,有条理的予以归纳、概括。在综合练习中,教师要把握好难度,要及时获取信息,作必要的点拨,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目的。
        总之,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生活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真正登上数学生活的航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力;怎样根据学习流程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练习[J];教学与管理;2014年17期
2.韩龙泉;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练习应注意的“五个”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8期
3.彭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陆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史伟;关于小学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的研究[N];江苏教育报;201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