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化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1月   作者:汪永红
[导读] 对于一些刚刚进入初中,接受系统性物理教育的学生而言,难以形成学习积极性,对一些抽象化程度较高的物理知识无法理解,甚至形成畏难心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小岭一中   汪永红  150323

摘要:对于一些刚刚进入初中,接受系统性物理教育的学生而言,难以形成学习积极性,对一些抽象化程度较高的物理知识无法理解,甚至形成畏难心理。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育方向,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将生活化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前言: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育目标在于带领学生探究生活现象,并能对于物理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与掌握。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要想使得初中高效物理课堂得以构建,要求教师将生活化理念融入于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善于将物理知识放入生活化背景,降低知识难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教师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讲解的物理知识上,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当中的实例为学生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物理知识的世界当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提升课堂氛围的生动化程度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形成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教师讲解到“物态变化”这个部分时,可以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播放两节微课,分别在其中呈现在夏季,从游泳池中出来后,会感觉到冷,如果有风吹过,甚至会打冷战,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值日时,不小心在地上洒了一滩水,如何能够使其快干?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用其进行情境创设,能够带给学生物理在身边的感觉,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跟着教师的节奏对于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理解与掌握,并且能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能够强化其学习效果,提升其物理学习水平。
        二、带领学生运用生活工具探究物理规律
        实验属于初中物理课程的一个具有综合性的部分。实验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程度[1].实验探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物理规律形成深入化的认识。因此,以生活化理念为指导,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工具,带领学生对于物理规律进行深入探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对于物理知识进行探索的机会。例如,教师讲解到“蒸发”这个部分时,涉及到“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并分别为其发实验用品,比如,水与酒精,让学生分别完成四组实验:第一,在黑板上滴两滴水,用打火机加热其中一滴,观察哪滴水干得更快?第二,在黑板上滴两滴水,用书本给其中一滴扇风,观察哪滴水干得更快?第三,在黑板上滴两滴水,用手将其中一滴的面积扩大,观察哪滴水干得更快?第四,在手上滴两滴酒精,并向其吹风,感受并描述这种感觉。在实验中用到的水和酒精在生活中都很常见。


通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能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能被应用于探究物理知识当中,比如,注射器、矿泉水瓶、橡皮筋、电池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尝试完成一些小实验,或者设计一些小发明。
        三、向课堂导入生活现象呈现物理知识
        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在物理知识领域中寻找到解释。这些都能作为教师用来讲解物理课程的有效素材。因此,以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可以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向课堂中导入一些生活现象,并将其作为着手点,带领学生共同深入分析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2]。例如,将洗过的衣服晾晒在太阳下与晾晒在没有阳光的室内之间有什么区别?其中能够联想到哪个方面的物理知识?将衣服折叠起来晾晒,与展开晾晒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将衣服晾晒在通风处?我们在感冒发烧时,父母一般会将酒精涂抹在我们的额头上,以达到降温的效果,这是什么原理?等。如果教师一味带领学生分析物理理论,很容易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枯燥性的印象。借助生活现象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难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水平。
        四、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中生的好奇心较强。要想使生活化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引入课堂当中,并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探究物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还能带给学生较强的成就感。因此,教师为学生讲解完物理知识后,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让其对物理知识进行巩固[3]。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资料:我国已经成功向太空中发射多个火箭,但是在火箭发射时会喷发出大团的火焰,瞬间产生高温,对于火箭的发射塔形成较强的伤害,那么,运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你们是否能够想出一个办法来降低火焰发射时对于发射塔所形成的伤害吗?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由讨论,使其能够形成思维的互相启发,并通过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真正掌握物理知识,使得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成为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识的抓手。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融入于课堂教学环节当中,不仅能够使得物理知识易于学生理解,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营造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运用生活工具探究物理规律:向课堂导入生活现象呈现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本文对将生活化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展开的探讨,希望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阳,胡志娟.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40-41.
[2]王学顺.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才智,2019(21):37.
[3]李守亮.打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与探究[J].才智,2019(19):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