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资源助力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童声好
[导读] 结合目前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应当以课堂上的学生为基础,促进学生成长,有效教学。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   童声好 563300

摘要:结合目前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应当以课堂上的学生为基础,促进学生成长,有效教学。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图基础认识、经纬度识别、距离单位换算等,要求学生认识地理规律以及成因,这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科学认知和一定的思维逻辑。高效课堂是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从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课堂形式。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引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就只是以应试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但是新课改则要求教师们不能像以往一样单独地看学生们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以此来将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高中这一个特殊的阶段,教师的教学思想正确灵活地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直接决定了新课改到底能否真正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将传统教学方式当中的糟粕抛弃掉,探索出属于新时代的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部分地理知识期间,为了激发全体学生听课兴趣,可以借助“火烧葫芦岛”这一个故事来导入待学习的地理新知。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初,可以告诉学生本堂课我们首先讲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以此吸引他们听课的注意力。然后可以讲述“火烧葫芦岛”这一故事,具体就是诸葛亮将司马懿的军队围困在葫芦岛之后想要纵火烧死他们,结果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浇灭了这场大火,使得司马懿逃过疑难,这时候诸葛亮感慨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在学生聚精会神听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场大雨到底是人为还是天意呢?”这一问题,在他们激烈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导入本堂课的教学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场雨实际上是“人为”造成的,具体就是葫芦岛的大火使得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气流在空气中遇冷凝结成水蒸气,最终形成了雨。通过这种趣味故事的讲授可以导入“热力环流”部分地理知识。
        二、信息化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地理实践,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和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地理实践活动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开展实施。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制作小视频、设计小实验和制作地理模具等辅助地理认知,提高地理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四川盆地等重要地形区,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地形数据,利用“3D建模软件”制作模型,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较为真实地“看到”“触摸到”四川盆地。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地理学习更为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



        三、通过解决出错,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们对于课下作业的态度相对比较消极,也就是将大部分学生错误的地方找出来然后纠错,再给学生们讲解这些知识点,一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但是教师们往往都忘了,这些学生们所做出来的错题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们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开展“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总是会将其中热力环境的方向搞混,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总是犯错。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并且将其原理进行多遍地讲述,然后随机选取几名同学上台来对其热力环流的方向进行标注,全班的同学们一起纠正错误,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四、借助生活实例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效果
        比如,教师在教学“季风性气候对人们生活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时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展开对南北方生活习俗的案例探讨。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南方人大多数都是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人却是以面食为主食呢?”借助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展开相互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下逐渐地了解到南方与北方在降水以及温度上的区别。教师通过这样生活案例式的导入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活跃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这对提升学生高中地理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五、利用微课进行有效复习
        光学不练只会学的越多,忘得越多,因此复习也是必须进行的,利用微课的辅助,学生们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再加上查漏补缺,可以找出各个知识点之前的关系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记忆框架。比如在学完《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内容之后,将这一章的主干如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常见天气系统整理成知识框架进行微课展示,学生们将其与自己的框架进行对比,完善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记忆框架,对于记忆知识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结束语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教育部门一直在寻求相关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当中要以人为本,不断地尝试更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地吸取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掌握更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新需求,教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小娟.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2):162.
[2]陈锡志.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1):176.
[3]纪维娜.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探讨[J].新课程(下),2019(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