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结合策略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杨文军
[导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初中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这从不同阶段语文试卷分数的占比上就可以知道。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蒗蕖中学  杨文军  674300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初中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这从不同阶段语文试卷分数的占比上就可以知道。从目前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教师通常会认为阅读教学是一门难教的学科,无论怎么进行教育,学生的注意力都无法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集中。基于此,以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结合策略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结合策略;实践探究
        引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要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融合出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找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结合,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
        一、合理设计课上授课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阅读课上的授课环节,利用阅读课上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读书心得,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五彩斑斓的阅读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引导学生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尝试新型阅读模式为主,将创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引进学生的视线中。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老师应及时采用鼓励与引导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教师更要在课堂上将该理念进行落实,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初中生进行语文阅读时,教师更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年龄,适当地选择图书类型,打破阅读课堂传统的单调性,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活跃语文阅读课堂气氛,跳出传统刻板的教学格局.例如在课上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因为这本书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要读下去,一探究竟。伴随着重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心得,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利用同一作者进行纵向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借助许多的作品。同一位作者也会创作出许多不同的作品。在年龄、阅历的增加下作者的作品风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作品进行纵向阅读,在做好总结、归纳与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下的作品差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如在学习杜甫诗歌时,很容易发现在不同时期中其创作风格上的不同。在少年时期中作品展现了作者的抱负与理想,如《望岳》中依靠山川的磅礴气势展现了作者的胸襟与理想。在中年时期中作品展现了一定的沧桑,虽然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但是也揭露了现实的残酷。


在晚年时期中作品则是在安史之乱背景下完成的,展现了民众的生活,在风格上也开始向着写实主义方向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也可以领悟作品的内涵。
        三、课前探究阅读,做到心中有数
        阅读是一种高度主观化的行为。要想取得阅读实效,读者需要与作者及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短时间内,学生的阅读行为不够深入,阅读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教学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用更丰富的阅读内容保证阅读的有效性。无论作者还是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络来查找。学生心中有了对所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后,再去学习文本,就不会“管中窥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而是会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角度去看待文本的内容,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阅读内容。这篇文章虽然很短,却非常经典,短短的篇幅中写出了苏轼赏月的欣喜及其乐观豁达的态度,但学生如果不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及为人,就不可能读懂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即便了解了一些表面的内容,学生也难以走进文本的深处,探究作者的心境。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读《苏东坡传》,找出与本文有关的那段人生经历,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路历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变得非常高效,学生在课内学习时也会更感轻松。建立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精神联系,需要提前与之进行精神对话。课前的探究性阅读非常关键,它是一种课内、课外阅读相联系的有效策略,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入的阅读感受。
        四、针对主题相同的作品进行阅读
        在阅读教学开展下,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在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后进行同主题作品的解析,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一类型主题作品的印象,同时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借助同主题作品进行探究,在明确作品主题的同时做好归纳与理解工作。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就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品质,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用阅读书籍的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大众传媒的阅读方式中解脱出来,畅游在阅读的世界中感悟人生,以提升其审美素养及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快.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外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89-90.
[2]王生明.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4):28.
[3]梁冠凤.浅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2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