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切实加强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张明
[导读] 良好的素质和品德是学生在成长中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直观的影响。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八洞镇中心小学校   张明 621104

摘要:良好的素质和品德是学生在成长中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直观的影响。小学的学习是学生培养综合素养与优良品德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导入德育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能够有效培养出良好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树立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促进小学生能够得到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教学中切实加强德育教育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加强方法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作为我国教育的伊始阶段,在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做好当前教育工作,培养有道德高素质学生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也打破了分数本位的僵局,道德水平也是学校、社会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成绩
        新课改以后,我国各个教育阶段都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应试教育模式在我国发展了较长的时间,部分学校一时没有完全改变教学思想,将成绩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也将提高学生成绩作为第一目标,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
        (二)德育内容与小学生情况不符
        德育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对小学德育的研究较少,导致小学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指导和正确的方法。目前,各小学的德育教育,多存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的制定仅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尤其是德育实践的缺失,导致学生接受的德育无法回应社会。
        (三)投入精力不够
        随着新课改理念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德育教育措施。但是,由于课业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导致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了影响。此外,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制定德育教育的评价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了过度的表扬,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鼓励习以为常,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二、加强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可以借助生活中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事、物、思想和信息结合教学。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可能性很大,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但是小学教师在借助生活日常辅助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


心智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切记将简单的事情弄得更为复杂。在生活中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良方,可以采用假设法、观察法和参与式教学法。假设法是指小学德育教师假设出生活中的某种场景,并提供多种行为选择。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选择,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小学教师在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达到德育的效果。观察法是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某些事物,从而得出与书本所记载的传统优良美德雷同的结论。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在小学德育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真实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建设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
       (二)创设家校共育交流平台,开辟德育教育新思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环境,信息技术对教育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在开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家校共育网络平台,以让德育教育和信息网络技术相融合,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如学校可以搭建专门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公众号,通过公众号给教师和家长定期推送一些家校共育,开展德育教育的文章,也可以推送一些本校家校共育德育方面的突出案例,供教师和家长学习与参考,家长和教师阅读后还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或评论,增强相互的沟通交流。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开设本班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微博账号或博客、QQ群等,由班主任将班里家校共育的一些案例、亲子德育实践活动的照片文字等上传记录,给自己班的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家长们可以和教师探讨德育教育的方法,也可以相互间汲取德育教育的经验教训,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德育教学中的效率
        在德育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科学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兴趣的提升,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德育知识积累,使德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中,更加有效的得到广泛传播。如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德育活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图片、动画、短片、视频等等,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出发,使学生能够在其中得到广泛的共鸣,使整个德育教育从效率上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分为教和育,育在当代是指德育,道德素养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在小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充分挖掘学科知识,充分解读教材的表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减少校内冲突,预防社会青少年犯罪,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德育能力,重视德育教育,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宏彬.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课程[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72.
[2]殷学新.论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20(03):171.
[3]赖春花.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之我见[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