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依赖心理的消除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张建勇
[导读] 数学是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具有较强严谨性与系统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依赖教师的引导作用。

云南省文山市职业高级中学  张建勇   663000

摘要:数学是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具有较强严谨性与系统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依赖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仍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过度依赖教师,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独立性。基于此,以下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依赖心理的消除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依赖心理;消除方法
        引言:为促进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应在始终坚持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在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以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与实现。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的依赖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师要想消除学生过度依赖心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应当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运用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的新教学模式,在解决问题时抛弃过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而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独立思考时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性,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采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走出思考误区,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尝试.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较为有利的自由空间,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思考过程中,渐渐掌握解题思路,形成带有自我风格的解题方式,此时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取得的成就感更大,有助于学生后期进行独立思考模式的构建。在新型的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其能动性有了极大的提升,而教师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减轻自身的教学压力,抽出更多时间与精力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强化数学文化的渗透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并接受。我们熟悉的很多世界上的文化历史名人,在数学上也有着很深的造诣。比如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与哲学家柏拉图就非常擅长几何学,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本身就是伟大的数学家,而且他还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勾股定理,开创了数学学习中的演绎逻辑思想,这对数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英国哲学家培根、数学家斐波那契等,还有现代的知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英国哲学家罗素等。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数学课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强调高中生应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


例如,在教学正弦定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定理的内容,可以给学生讲解下正弦定理的推导方法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给学生讲述13世纪的数学家纳绥尔丁与15世纪的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推导正弦定理的过程,可以给学生讲述18世纪的我国数学家梅文鼎对上述推导过程的简化,可以给学生介绍19世纪的伍德豪斯用“作高法”推导正弦定理的方法。学生在了解了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知识本源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外接圆法、等积法、向量法等方法,以强化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知识,可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亲切与自然,从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冲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可有效激发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可有效拓展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拓宽数学视野,同时更能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促进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进而对高中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益处。
        三、为学生构建高效学习课堂
        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构建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从多角度进行考虑,通过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联系,相互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合力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为学生分组的过程中要抓住要点,按照小组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进行分组,保障小组之间的力量相当。通过组内合作以及组间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应用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有助于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的同时探究数学知识,能够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开展合作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注重课本内容和解题技巧的灌输,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现、探索与体验的过程,这便极易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鉴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努力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来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从而有效改善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高中数学高效教学。
        结束语
        新课改对当前高中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空间,帮助其摆脱过度依赖心理。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更能锻炼其思维能力,有助于其日后学习生涯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勇.加强高中数学实践开展课堂有效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0(01):23.
[2]李生波.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85.
[3]王坤.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依赖心理的消除方法[J].教书育人,2019(0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