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艳云
甘肃省镇原县太平镇丁岘小学 74450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教学为代表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话题,小组互助学习、多媒体学习等也都进入课堂。但随着很多方法的深入实践,发现要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还须从阅读入手,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实效性和时效性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开阔视野和充实自身等好处。因此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必要性十足,阅读教学渗透在语文教育之中。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行为-认知”教学法为基础,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以及"行为-认知"教学法的内涵,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进行实践方略的探究,以期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优化,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为-认知"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试卷成绩分布情况诠释了这一情况,阅读分数占据了成绩的半壁江山,也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始终,重要和受关注程度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但纵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明显,对学生的帮助也不是那么理想。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发展进行阅读教学。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来培养和启迪学生,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行为-认知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认知”教学法是针对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存在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设计合理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课堂,在最大程度提升课堂的实效性。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行为-认知”教学法不断深入应用且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引起了教师的强烈共鸣,并成为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具有针对性和新颖的题材来辅助阅读教学,在此过程中渗透技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保守化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维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存在思维保守,僵化的情况。对于阅读和时代的变化不能及时的掌握,在教学设计中存在滞后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呈现出阅读题材不够新颖,针对性不足,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其次,在阅读导入中并没有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过于保守,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活力,也并没有严格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教学方案。
(二)单一和机械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单一和机械化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仅依托教材来进行教学,并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生活实际。过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在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照本宣科的方法使阅读教学过于枯燥,严重阻碍阅读教学的效率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提高。
(三)缺乏重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小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引导者,更是航海中的灯塔。但在阅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对阅读的内涵不够重视,在教学过度强调答题模板和技巧,课外也没有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内阅读学生也只是处于被动思考的地位,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缺乏良好的沟通。家庭对待阅读的态度很大程度只是以语文成绩为依据,对阅读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和家长没有看到小学阅读的内涵,因此难以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三、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教学主体地位
根据“行为-认知”教学法,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思考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来辅助教学。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在认知能力和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从学生角度出发,对问题和内容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会和掌握阅读技巧和答题方法。
(二)行为-认知教学与语文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
要真正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就需要实现“行为-认知”教学法与语文阅读内容的有效融合。简言之就是通过“行为-认知”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语感,根据教学内容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内教材中的文章,或者加强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带领小学生去感悟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加强对阅读知识的理解。
(三)语文课程的综合教学
语文课程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因此要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优化,还需从综合教学入手来促进学生阅读,运用“行为-认知”教学法来帮助学生融合理解,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知识从外向内的渗透,做好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素材,强化知识。教师要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帮助和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验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进而提升语文的阅读素养,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琼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为-认知』教学法的实践[J].读书文摘,2017,(25):323.
[2]王满红."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19):239.
[3]许晓芳."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外交流,2019,26(22):374.
[4]冯倩.“行为-认知”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青春岁月,2018,(17):306.
[5]李蜜.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传统与现代双重视角看外语学习与"行为-认知"教学法[J].云梦学刊,2017,28(1):149-151. DOI:10.3969/j.issn.1006-6365.2017.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