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 崔丽
[导读]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小学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之中是一项基础学科
         
         崔丽
        景县王瞳镇北王瞳中心小学  河北衡水   053512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小学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之中是一项基础学科,而且语文学科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好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一项基础技能。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不断地融入到了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国学教育”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文明史、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有着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国学教育;教学渗透;教学策略
        引言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价值观念、处事态度及做人原则等文化内容,这些重要的文化内容,即使在发达的今天,同样是国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参考和道德支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优势逐渐显现,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肯定。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师要树立起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增加国学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融合国学经典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优秀的国学知识,受到国学知识熏陶和感染,树立起伟大的理想,并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而努力的学习。
        1国学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关于国学一词的含义,从古至今,各家各派各持己见,并无一个统一的意见。国学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周礼·春官·乐师》有云:“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学本是一种教育机构,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专用作贵族子弟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知识。近代以来,胡适等人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提出“整理国故”口号,认为“中国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都是我国的国故”,并称之为“国故学”,简称“国学”。章炳麟认为国学即“我国之旧学”,是包括训诂、经学、文字等在内的中华传统之学问。王富仁直面中国传统文化于近代遭受外来冲击的事实,在2005年提出“新国学”概念,认为“新国学”是有关中国学术的观念。他强调在具有了国际视野后,中国文化与学术建设仍应保持对自身独立价值的自觉。“旧国学”涵盖范围更广,强调语言文字、古籍经典等实质性的内容,而“新国学”则更注重在继承和发展中应持有的文化和学术观念。无论是“新国学”还是“旧国学”,都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发展的积累,在谈到国学一词时,二者皆应涵盖其中。国学泛指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与学术,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技艺、语言文字、经史子集、文士风骨等多种形式在内,时间上跨越了古代、近代、现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合集。本文中所指的国学,仅限于适合当代小学学生了解、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思想文化史、民族语言、传统技艺等。研究国学,应在保持本国内涵、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及方法,更好地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2培养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才能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担,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道德、人格等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对于专业的传统国学教师或具有一定国学水平的语文教师的培养尚显不足。因此,随着传统国学重要性的提高,有必要加强专业国学教师的培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进行:(1)对现有语文教师进行培训。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集中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初步提升现有语文教师的传统国学水平,对于快速缓解目前存在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2)培养传统国学专业新教师。师范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设立相关专业,注重培养教授传统国学的专业教师,以使青年教师成为未来传统国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3重视培养学生国学意识
        意识是行为主导,所以教师要想顺利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首先就是要重视学生国学意识的培养,使其认识到学好国学、传承国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传承文化的一种使命感,但是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来说要想强化意识并非易事,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学生开始接触国学范畴内的知识时,就要为学生强调国学,给予学生具体的国学概念,帮助学生认知国学。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堂几分钟的时间调节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抓住时机为学生普及国学范畴,较为常见的就是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等内容,再有教师可在释义古诗的教学中渗透我国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国学。
        4积极进行内部挖潜
        可以兼任国学教师的不只有语文教师,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交集,相关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的水平,参与国学教学。学校编写国学校本教材时应当邀请多科教师参与,集思广益,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其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有所研究的教师参与,减轻国学教师的负担。在制度层面,学校应给予兼职国学教师一定的薪酬激励,鼓励他们坚持国学教学,同时吸引其他教师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为国学教育建言献策。
        5千方百计的提升学生国学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引领深入学习的敲门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国学知识融汇其中,采取多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千万不能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出发,运用多种教学媒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游戏、歌舞、绘画等,充分的融合到国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国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6强化学生的国学基础
        在强化小学生国学基础这一方面主要讲究背诵的原则,多读多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为主要的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应选择一些难易程度较低且学生必会的一些国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或者寒暑假作业,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并以奖惩的方式激励学生认真背诵。例如教师可复印一本有关国学方面的必背内容,可选择《千字文》《三字经》《声律启蒙》《百家姓》《论语》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为小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国学学习资源,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国学基础。
        7寓教于乐,亲子共读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同的教学方式逐渐走进学堂,如采取幻灯片、视频等教学方式。不仅重视传统的诵读、默写等方式,更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传统国学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不同于初高中生,小学生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在家人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孩子共同阅读传统国学的课外读物,如通过诵读《千字文》教孩子识字、通过诵读《弟子规》提高孩子道德修养等。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国学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是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将国学知识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只要语文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卞文静.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4):126.
        [2]丛龙梅.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8(35):26-27.
        [3]李岷妍.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8(7):76-77.
        [4]金玉梅.探索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J].教育现代化,2017,4(16):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