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红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陂头神小学 516151
摘要:就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教学的开展更加有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下,教师需要注重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感情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保持充沛的感情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感情的理解程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要求来看,将阅读教学定义为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语言交际活动。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不是阅读本身,与阅读的本质存在很大差距,阅读要求能够看得懂文本内容,而阅读教学要求发挥教学的作用,不仅需要让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技巧。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深远,不仅关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三维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来说具有指向作用,确定合适的阅读教学目标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在新课改标准和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从三个维度提出其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落实三维目标。例如,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教案中有明确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规划,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未体现情感、态度、观念的目标,还有部分教学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缺乏合理认知,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情况展开教学。
2、过度追求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的过度追求导致阅读教学无法完成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繁多,没有突出主要教学内容,严重脱离阅读教学的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木笛》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做到学科整合,让学生观看木笛的演奏视频,拿出木笛让学生对其进行实际观察,并让学生尝试演奏木笛,从而实现音乐、科学与语文阅读的学科结合,这样一来,无法突出阅读课堂的重点,学生没有时间和兴趣阅读,无法体会到文章所描绘的阅读意境。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结合小学生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就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教学的开展更加有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直观有效的审美触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够构造合适的阅读环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故宫博物院》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故宫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馆有一定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通过多媒体欣赏画面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掌握文章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做到画面联想,为了做到多媒体画面与文章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将文章朗读加入多媒体图片或视频中,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感受文章的内涵和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向学生提问“故宫博物馆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你对故宫博物馆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在学生观看图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和图片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景色描绘,这样一来,不仅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加强引导,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阅读方法
在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下,教师需要注重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感情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保持充沛的感情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感情的理解程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愿意或害羞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到有感情阅读文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有感情阅读文章的意识,学生自身也没有这种意识,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阅读兴趣和情感,为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不同感情的阅读方式,对于长篇的文本学生可以采用泛读的阅读方式,对于优美的阅读文本学生可以采用默读的阅读方式,对于激昂的阅读文本学生可以采用朗读的阅读方式。例如,在进行《月是故乡明》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文章整体优美动听,因此,可以采用柔和的阅读方式,轻声朗读,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在朗读过程中深化对文章的思考。
(三)注重阅读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文章的主要构成部分为词语和句子,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掌握句子的主要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机构的掌握,充分理解文章的写作情感,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在实际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可以对文章的某一段落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文章的情感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进行《珍珠鸟》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根据我与珍珠鸟的故事展开,因此,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围绕“珍珠鸟和作者的故事表达什么感情”的问题展开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深入文章理解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下,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加强阅读方式的指导,增加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深入文章的内涵进行理解性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