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钟燕
[导读] 幼儿教育,是儿童进行学习的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钟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幼儿园     广西  贺州    5426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儿童进行学习的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该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能够对儿童今后的行为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幼儿养成的习惯往往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怎样在这个期间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呢?游戏式的情境代入法在幼儿的教育期间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本文就幼儿情境游戏的教育策略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游戏教学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对幼儿简单的思想灌输过程以及游戏玩耍过程,在该过程的教育中它需要教师对幼儿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从而帮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正确世界观的养成、提高幼儿家园一体化过程中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思维敏捷度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游戏情境教学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这三个方面做出了简单的浅析。
        一、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阶段是儿童对自己安全认识最模糊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如果不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会间接的导致幼儿安全意识的缺少,这样,将非常不利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很多幼儿园与家长不愿意看到的安全事件的发生。[1]游戏导入情境的环节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提高幼儿对危险事情的认知能力从而做好幼儿在安全防范方面的措施。例如,教师在教导幼儿《防水意识》方面的安全知识教导时,教师可以扮演被水浪冲走的儿童,在教师中模拟出掉入水中的情境,大声呼喊“救命”,看幼儿的对这一安全的突发事故怎样做出应急的措施,有点幼儿会直接下水去救老师,有的幼儿会通过拨打事先放置的模拟电话道具向家长进行求救,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幼儿,直接下水就老师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因为人在水中挣扎的时候重力作用会突然加重,一个人也会变成两个人的重量,会把你们也拖下水,这样非但救不了你的朋友,还会使你自己也陷入掉入河中的危险情境之中,在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向家长或者警察叔叔进行求救,进行游戏的情境代入,使得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在发现同伴落水或者陌生人落水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救助,同时帮助幼儿树立对自身安全的防护意识,不要轻易的靠近比较深或者流速比较蹿急的河流,促进幼儿在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进行健康快乐的成长,游戏式的生活情境代入的安全教育既使的幼儿能够快速的掌握以及理解安全意识又能够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自我安全的防护意识。
        二、借助游戏教学,促进教育的家园合作
        幼儿的安全快乐成长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使命,更是家长在幼儿的教育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设置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活动的游戏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教育,更能够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对知识的一种掌握。

例如,在教学《让孩子认识母爱和父爱》这个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幼儿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让家长扮演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模拟早上妈妈给做饭的场景,爸爸出去辛苦工作为幼儿赚取学费的场景,在进行情境式的模拟教学中,幼儿逐渐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生活中的关心和爱护,从生活的实际情况中真正的去体会父爱以及母爱的伟大,帮助幼儿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活动,家长在幼儿园中参与幼儿的游戏环节可以在家庭中与幼儿再次的进行玩耍,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与教师倾尽全力的教育以及呵护,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生硬的理论对幼儿进行有关“孝”文化的讲解,那取得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但将游戏的情境式教学与“孝”进行融合使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将“孝”文化进行一种有意义的延申以及缩放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游戏式情境的代入在幼儿的教学中能够使得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一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实践。
        三、依托游戏教学,发散幼儿的学习思维
        幼儿阶段,幼儿处于一种思维发散阶段,在该阶段的幼儿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式的情境代入帮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以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例如,在学习《积木——数学思维引导》这一个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积木游戏课堂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起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在积木的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利用积木建设成各种各样的拼图形状,比如,海绵宝宝,唐老鸭以及小鲤鱼等,幼儿在利用积木进行拼图时会不断的思考哪种形状的积木更加的适合进行图案的拼置,在幼儿遇到拼置中的难题时,教师要及时的对幼儿施于援手,比如,帮助幼儿进行不同积木形状的组合产生的不同的形状的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思考,在幼儿坐不住,因为品拼不出自己想象的图案而哭闹时,教师要及时的对幼儿进行鼓励,告诉幼儿,你已经最的很棒了,如果你再拼一下,在坚持一会,就会是最最最棒的了。采用鼓励机制的教学方法与积木游戏进行相互的交融,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幼儿在拼图的过程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范。幼儿思维的培养如果单纯依靠知识的讲解,很容易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厌烦,但如果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巧妙的引导,则幼儿在思维的发散方面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多维度、多角度的方法去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以及开拓,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促进幼儿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幼儿情境游戏的设计也应注重内容和环节的合理性。在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要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不一,如果增加幼儿的理解难度,幼儿受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心,缺乏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也会比较沉闷。当然游戏内容也不宜太过简单,幼儿缺乏积极性和有效思考形成惰性思维。在游戏环节方面要,有一定的步骤,每个步骤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实现相应的教学效果,让幼儿情境游戏可以有序进行。对于不积极参与情境游戏的幼儿,不能强制参与,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
        四、结论
        幼儿阶段,采用游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多方面的提高幼儿的能力,从多角度的方面去提高幼儿对整体事物的一种感知,帮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得到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在与家长的游戏环节体会“孝”文化在生活实际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帮助幼儿在积木拼图的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发散性思维。游戏情境代入法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在该阶段的学习特点,使得幼儿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综合水平以及知识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喜艳.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162.
        [2]左纷.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9(28):196.
        [3]叶建俊.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9(20):14+289.
        [4]陆启梅.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