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雪萍
[导读] 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李雪萍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     15640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体会文章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3、揣摩文章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播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园林
导入:上课,请同学和我一起欣赏一组世界级的园林图片。并谈谈观后的感受。
1、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评价语(例如解力很深或者用精彩或者用有深度)  
师:你的表述很精彩。是的,你所看到的就是中国世界级园林“圆明园”。你想知道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评价这座园林的呢?让我们熟读课文,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2、生:文中语句
师:你对图片和评价很高级或者很有影响力或者很有感动力。看来你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大文豪。因为你和法国作家雨果的感受殊途同归(不谋而合)。那么让我们读课文我到雨果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生:找的一句话。
师:这个句子中哪个词最能突出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是啊,在雨果眼里,圆明园如此的富丽堂皇。
        那好让我们大声齐读1-3段再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魄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讽刺语言。


        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被毁于一旦。请观看一段视频(ppt)。
         圆明园就这样被洗劫一空,被大火付之一炬。(ppt观园林)。
同学们:面对这个壁残恒,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那么雨果先生对英法联军的所做所为持什么态度。我出相关语句。
生:这句话中最突出雨果态度的词语是什么。
师:“ ”“ ”“ ”这不是赞美吗?
生:不是,是反语。
师:那什么是反语。通俗的说反语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证明一个讽刺否定的效果。这是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
这个也是为了达到讽刺效果,请你试着带着讽刺的口唇去读。
师:本文还有哪些用反语来表达雨果的态度的语句。
生:—————
三、体会人格魅力。
        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体会了作者雨果爱憎分明。还学习了一种修辞方法“反语”。但老师有个疑问,雨果身为法国人,却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人格魅力—正直善良、公正立场)。中国立场,正义主场、人民的立场。
四、抚慰明园遗骸
        正直公正的雨果站在中国立场、正义立场。批判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做法,那么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
正是中国清政府的腐败,只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是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富强的时期。那么今天的我们该怎么做?(态度正直)
五、作业:
        是的,我们只有自身强大了,成为真正的超人民族,才不会被侵略。感谢正直公正的雨果,为当时的中国仗义直言、他勇敢的谴责了侵略者,又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去承认本国政府的侵略行为。正如雨果所说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我们的心胸。让我们直面历史,畅所欲言也给英法联军写封信。
结语:
同学们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我们拥又五千年的文化,被掠夺的何止圆明园,作为中国人,勿忘国耻;作为中学生,我们需努力学习,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国家才能强大不被欺辱。好,下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