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1期   作者:何明磊
[导读] 德育教育,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做人的教育方式

        何明磊
        克东县第一中学  164800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做人的教育方式。高中阶段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就应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让德育教育的普及可以带给学生真正的提高。因此,应该不断地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对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持续地创新改革。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制度近年来在不断地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语文教学要与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把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与德育教育连接起来,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品德的塑造有更深的感悟,学习兴趣可以有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际教学里把生动的教学情境情景穿插其中,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学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
        一、经典诵读中实施德育教育
        经典诵读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带领朗读经典诗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词中蕴含的意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了。教材里的诗词,都是经典名篇,可以对重点诗句或者重点词字进行重点分析,抓住了重点字词句,对理解诗词有着莫大的帮助。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带着情绪,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词时,应先让其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再进行讲解分析,体会到作者的视角变化和情感变化,让他们切身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诸如此类,在不同的诗词中,学生能够感悟到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在诗词中学习到许多人生哲理和行事准则,在这个过程中,就实现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的交融。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1 运用规范向上的教学语言引导道德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发育时期,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老师所具有的良好品德能够为其营造一个正面的形象。在老师的熏陶下也能够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要注意使用规范积极的教学语言,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都要注意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在课堂上严谨自身的遣词造句,使用规范优美的语言,为学生们的日常用语做好榜样。无论是课文讲解还是与学生互动,都要注重教师教学与互动语言在高中的思想道德规范方面的引领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也感受到教师语言之精美,道德之高尚,在此基础上积极交流,学生们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感召与教诲,从而能让学生顺利地展开学习和生活活动,促使他们语文学习的同时,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与发展。
        2.2 运用灵活积极的教学情境设置引导德育教育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选择生活中的道德故事,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选择基础,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变得更有生活化,把课堂变得更具有生活气息,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更加集中,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根据新课改的实际要求,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例如观看道德小短片,要注重短片的充实性与趣味性,贴近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语文学习与德育教育相互兼容的课堂,让学生置身于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然后让其利用学到的德育知识进行观察、实践、学习和交流,让德育教育的效果体现在生活实际中。在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就可以通过对语文和德育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充满益智性,可以通过互动,把语文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真正地得到道德层次的提升。
        2.3 品读规范积极的文本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感召
        高中语文教材内选择的课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蕴含的道德品质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指引效果,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述,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人物对真理或爱情或个人修养的追求,这些饱满的人物形象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感召。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品味文学人物所具有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通过这个方式,也可以很好的完成德育渗透工作。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上接收到的信息也变得良莠不齐,一些负面的信息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在学生还未建立正确的三观的阶段,网络上的许多信息会引导其建立一个错误的三观,同时也对他们的道德品格进行错误的指引。从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许多学生都缺乏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热爱劳动、服务集体等的优秀的品质。他们看待问题时,一般都是只看到表面,根本没有做到深入问题的实质里面去,不愿意努力奋斗,面对自己的失败推卸责任,不知道感恩。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精读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语言进行品味,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积极正面的词句的理解和记忆,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质内容,并重点展开对学生的分析和讲授。多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书中美德,减少互联网不良语言的影响。
        三、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且还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高中语文应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活动当中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思想。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教育,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成语接龙、诗歌朗诵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受到语文教学内容和良好的思想教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受到德育的陶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构建网络实践活动的平台,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增强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性的同时,有效渗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有提升作用的。所以,一定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语文课堂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就要用多元化的方式营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把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让学生感悟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传统的语文就可以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背景下,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宋志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18(2):35-37.
        [2]唐渊.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43-43.
        [3]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21(2):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