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作者:雷宁
[导读]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教育中,
        雷宁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兴隆小学552111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教育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优质教育为指导,解放学生的本性,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引导学生写作叙事清楚、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本文结合相关实际教学经验,提出提高小学中段学生作文水平的相关理论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小学中段是学生作文写作能力逐渐提升的一个过程,写作内容渐渐由浅入深,在作文的结构安排、句式、好词好句运用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小学生作文水平怎样,直接反应出学生对于语文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所掌握的程度、运用的能力。但是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不好,关键还是在于老师。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我觉得搞好小学中段作文,特别是四年级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让学生在日常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开始,,通过细致的观察来获得写作灵感。例如,文章《火烧云》就是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来描绘天上的火烧云,当学生对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对火烧云的形状和色彩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文章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模拟写作,仿照文章的格式和写作手法,对清晨的阳光、夜晚的云彩、晚上的星空等进行写作,让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描绘,写成小作文,教师再适当对小学生的表达手法和文章结构进行指导,就能够帮助小学生写出生动的生活作文。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是生活,写作是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生活的品味。生活就是一切语言。生活就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业就失去的根源,也是没有了表达的价值,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许多学生讨厌写作的根本原因是写作已成生活,使学生感到无语。他们写的问题找到生活的味道和写作的感觉。不知该写什么,没有真情实感,成了应付差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逐渐失去兴趣,逐渐变得不了解和害怕如何写作。帮助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对社会的理解,让学生自由交流,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材料并使用自己的材料。创造有利于生活的教育环境。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笔和墨水来描述生活,不断提高表达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学会认识生活的真相,学习生活的精致。
        例如,在写作之前,开展一次踢毽子游戏活动,这是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许多学生经常参加此活动。回到教室后,学生将被安排进行小组讨论,以表达他们对踢毽子,共同合作比赛的热身,对技术必要性的理解以及对游戏活动价值的看法和看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陈述。最后,让学生以良好的构图写下他们的观察,理解和感受。
         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小学生的日常阅读区域相对狭窄。除教科书外,还有内容很少的电视节目,儿童杂志等等。语文老师提供各种课程,以减轻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负担,并且必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来增加汉语的基本知识,激发文学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探索学习汉语的真正含义。语文老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阅读经验,并通过互联网,电子书和其他形式指导学生增加阅读量,为他们培养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增加了学生获取文学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小学生看来,父母要严格一些。许多小学生不愿与老师和父母沟通,但在同龄学生中却没有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它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小老师”来评估和修改他们的作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估和审美能力。


        四、立足于实际,使作文“言之有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求中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发生的事件,运用文字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记录下来;要求学生用于习作,敢于大声朗读个人作品;要求学生的习作内容基本能达到“言之有物,言而有序”。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写作以及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了实现“说话,命令”的境界,您可以在这些时候指导学生。首先,从说到写的一切都来自现实生活,而不是基于想象力。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春季郊游时,请抓住机会让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春季郊游活动的景观,活动和事件。在活动结束时,学生可以讲述春季郊游期间发生的有趣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因此时间,地点,人和时间都清楚了。通过理解和执行练习,您可以使练习真实,丰富,贴近生活并且切实可行,以达到乘数训练效果。第二,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洞察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
教师点拨、启发学生,总结经验,引导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多读、多说、多写,老师的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怎样引导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摸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首先,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其次,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再次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然后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最后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2、灵活运用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要有需要性、选择性地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游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让学生有所感悟。
3、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经常对“症”下“药”,方能于学生有所裨益。作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字、词、句,到段、篇、章,看似难,其实只要掌握了写作的技巧,那么写作就是学生最自由的乐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任意翱翔,所以不要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一种最快乐的分享。
        
         在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开拓习作思维,训练写作技巧,使每个学生的习作内容都能达到“言之有物,言而有序”,“写真事,叙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发挥习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广玲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2013.
        [2]陈晓欢.小学语文写作指导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5,02:182
        [3]袁春莲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104。
        [4]邹静珊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学周刊,2017,22:59-61。
        [5]余晓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2).
        [6]占新华.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与方法[J].语文课内外,2018,(32):74.
        [7]徐景辉.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策略[J].中外交流,2018,(45):300-301.
[8]雷有军.探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