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燕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那霍镇三渡小学,525429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性很强,对于学生来说,很难产生兴趣,仅仅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可以集中精神,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多的学生存在精神不集中的问题。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构建优质语文课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利用问题或者一些影视设备,开展情境教学,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正在加速改革和升级,对教育工作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人员做出了诸多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境教学法属于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想壁垒,学习效率显著提升,而且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提升学生积极性
学生在上课表现的积极与否,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性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环节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溜号的情况,漏掉了大量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的精神会融入到这个情境中,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学习效果显著提升,更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1.2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形成已经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目标的转变,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由于课堂互动的缺失,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在上课中缺乏发挥空间,老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为了灌输更多的知识,课程结构非常紧凑,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抵触,对语文的学习也难以产生兴趣,各种能力的形成都会受到阻碍。
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可以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为了创设情境,老师会在课堂中加入大量的互动元素和趣味性元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的形成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2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利用课堂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得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适用,可以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有效手段,实际上,情境创设有多种方式,老师需要结合教学现状,合理的选择创设模式,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有效的增加师生互动,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考察,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利用问题来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们对问题展开探究,融入到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比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教师可以范读一遍,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读完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听了老师的诵读,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然后在解读古诗内容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以小组形式展开激烈讨论,最终派出代表回答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们会积极的进行互动探讨,课堂氛围良好,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也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2.2利用生活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方式,由于小学生能力比较弱,理解能力不强,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境,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她是我的朋友》时,教师可以在拓展延伸中布置相关作业,师:这篇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当中去。请同学们课下注意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在自己的日记里,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神情和动作等。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真正体验友情这个词的含义与价值,并学会珍惜友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抓住情境教学法这一有效手段,将其深深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娜. 关于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