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师生互动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8期   作者:韦秀凤
[导读]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有意识有步骤构建活动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师生互动应立足于课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习环境和学生实际需求,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打造互动、互助和互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韦秀凤 (广西鹿寨县拉沟乡中心校     广西 柳州     5456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56-01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有意识有步骤构建活动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师生互动应立足于课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习环境和学生实际需求,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打造互动、互助和互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知识主要用途在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而不是学生消极接受和被动训练。教育归根结底是为学生发展和进步服务的,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灵活能力、个性和创造,把教学活动视为一个积极过程,以期提高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潜能,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开放和稳定个性。这需要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以开放和积极心态参与学生学习中。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深深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学活动应立足于学生内在需求,打造一种和谐的外在环境,对学生产生正面和持续影响。这需要语文教师整体把控教学活动,依托全体学生力量。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基础上,有意识有步骤的控制教学活动
        笔者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交流的活动,教学是一个运动过程,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融洽师生关系,打造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体和群体优势互补,加强学生和学习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教育合力,最终形成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模式
        教学互动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在信息、情感等等方面的交流,在相互促进中形成教育合力,通过设计、组织,让学生融于课堂中、发展个性、积极合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融洽、交流、合作、创新是教学互动的主要特点,这对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和学生身心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丰富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沉浸在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环境中,教师以平等和合作的姿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走到学生身边,放低姿态,聆听学生实际需求,做学生的挚友,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入手,师生共同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束缚,改变知识单一流动,在师生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和全方位交流。



        二、师生互动理论依据
        1.动机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发展和进步是学生本质,心理需求是行为的驱动力,学习是学生自我需求而动机是引发创新活动的心理过程。兴趣是维持学生积极情感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姿态认识新事物,自身发展需求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尊重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供必要基础,教师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基础上,激发学生更高的自觉性,以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机,激发更强自主和性和创造性
        2.集体动力理论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不同思维、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的成员组成,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最终发展思维和迸发灵感,从而产生新认识,用集体智慧来又快又好完成学习任务。现代社会需要合作,不同层次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来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因此,培养合作人才是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合作是师生互动的外部机制,交流合作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学会理解、学会聆听,在知识和情感上碰撞,最终加深对知识认识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客观和科学评价,让学习变得有秩序和有效率。
        3.平等理念
        平等是发挥创新能力的前提。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对学生控制,这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人才。有鉴于此,语文教学应打造一种全新教学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也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并非意味着教师作用的淡化教师通过打造适宜学习情境,助推学生善学和乐学。平等是师生互动的其Anti,平等不仅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而且加深师生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理解和支持作用更加显著,平等的教学环境让教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和消极训练变为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解决学习问题能力。
        三、师生互动的原则
        1.自主性
        学生是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衡量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标志,学生学习自主性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生互动应紧密围绕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认知知识、消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认知能力,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尝试、积极探究和积极交流来获得学习自信心、发展个性
        2.个性化
        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尊重学生个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归根结底为了让学生独立和运用语文知识尊重学生个性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激发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善学和乐学提供一个适宜环境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师生互动内涵丰富,绝非局限于以上几点,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经验之谈,以期给诸位同仁一些启迪。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