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障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张燕
[导读] 【摘 要】 在智障教育中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 融合其它学科教育是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是非常适合智力障碍儿童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理念。智障教育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众多的矛盾和困难,老师常常苦于莫法教懂而不知怎么教,走个别化教学之路尚能解决此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背景下,智障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以生活为核心

        张 燕 (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 德阳   618400)  
      【摘 要】 在智障教育中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 融合其它学科教育是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是非常适合智力障碍儿童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理念。智障教育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众多的矛盾和困难,老师常常苦于莫法教懂而不知怎么教,走个别化教学之路尚能解决此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背景下,智障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以生活为核心,融合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 个别化教育  智障教育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9-006-02
        多与智障儿童接触,会发现他们学习语文的困难,也倍感智障语文教学的困惑。
        智力障碍儿童往往存在多重障碍:有的自闭,不与人交流;有的多动,不听劝告;有的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记忆力差,遗忘性大,情绪得不到控制……他们学习语文就存在很多的矛盾:一是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矛盾。所谓具体,指的是智障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为主;而所谓抽象,则指的是学习语文所需要的理解能力,很多语文知识本身就是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基础的,然而智障儿童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恰好与学习语文所需要的思维特点相悖,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在教学生认识一年四季中的“夏天”时,我教学生找夏天的特征:天气热、易流汗、穿短袖短裤、吃冰淇淋、下河游泳等,让学生感受夏天,观看图片景象来辨别夏天,运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夏天。学生看似懂了。第二节课,我想巩固上节课的内容,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很热、流汗、吃冰淇淋,是什么季节?”一个学生大声地回答:“是今天。”这是脑筋急转弯吗?弄得我也哭笑不得。学生居然能把“夏天”和“今天”混淆,智障语文怎么教?值得我们深思。二是智障教育的语文教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或者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就需体现个别化教育。
        为了顺应个别化教育发展趋势,良好的处理好这两个矛盾,从自身出发,以学生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目的,总结适合语文教学中开展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及有效手段是很有必要的。智障教育走个别化教育之路,教给智障孩子生活中的东西,才能让他们融入社会,才能解家长之忧。不同障碍程度的学生,在校期间,老师设计不同的活动,营造不同的场景,教会他们生活中应学的东西,即使现在学不会,将来也可能需要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找准每一位学生的起点,然后给每一位学生制定个别化计划,定出每一位学生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为达到学生的某一目标来教学,这就是个别化教育方法的实施。这样,我们特教老师也明确了智障学生在校需要学什么,老师教什么。
        明确了智障学生在校学什么,老师教什么,那么,智障语文怎么教,学生又怎么学?这不仅仅需要考虑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强调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语文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使他们在获得对语文知识初步理解的同时,在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智障学生学习语文,不一定是非要把某些知识点掌握,从而达到学懂、学会,甚至运用熟练,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智障教育中语文教学不一定是追求知识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生活化的东西,比如:认识自己的名字,认识“书包”“碗”“筷”等常见的名词,能把实物和字对上号。再则是加强语言的训练,理解能力的训练。我们普通人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知识,但是真正运用的机会却很少,只有在写作时能用上,但是学习语文,教会了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训练了我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智障学生,他们学习语文,也许很难准确地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对于他们,其理解过程和学习过程比学会某个知识点更为重要。同时,要达到运用的目的,我们老师就要举一反三地教,还要保证在一定的教学情景和活动场景来教会,让他们真正学懂。因为,对于部分智障学生,也许你连续教几个周同样的内容,他们还是不能认识“一、二、三、人、口、手”,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活动,不能总停留在一个教学模式上,这样既不能达到学生的目标,也不能达到智力训练,理解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更是无效的教学。
        智障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可以直观的让学生学到一些有用的字、词,还可以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一些好的习惯。比如在学习《我的一家》时,学生不但要认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词,还要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学生在生活细节中就会很好的注意这点。学习生词的同时也就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又如:在学习能吃的食物和不能吃的食物时,既是对直观形象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就餐礼仪的教育。
        总之,特殊教育的特点不能单一的理解为:教学内容要少,特别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少,要简单,这只是次要的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教学内容反而可以多,可以丰富,关键是看教师如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这样理解:普通教育的和特殊教育的区别不在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内容的简单上,而主要看其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的采用和教学组织形式上。
        为了能让智障学生从多个领域和角度学习语文知识,我们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是:
        1、以生活为核心的单元主题教学 其方法是在一定的教学期限内,将性质相近的一组目标组合成一个主题同时教,使学生通过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 ,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能力,从而使学生认知、技能、情绪等能力提高。如:生活主题“进超市”在这个主题中学生需要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1)认识商店的商品;2)基本的购买行为;3)具有会保管钱使用钱的能力。学生要达到这几个目标,不只是语文教学就能完成,还需要其它学科同时配合教学,方能完成,而每个学生具体要学会什么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来达成,从而解决第一矛盾。



        2、情景教学法 这不同于普通学校所提的情景教学法,而是专门针对特殊学生所开发的教学方法,即:把所有抽象的语文知识融合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把抽象的转为具体和形象的,促进了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情景也为其今后适应社会服务。它是利用自然的情境,在自然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随机指导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选取自然情境也可设计情境来教学。如:洗手,自然发生的情境时间较多,师可在一日三餐前进行教学,还可在吃点心前进行教学,上完厕所后教学,随机指导的机会相对来说增加了,使学生掌握在不同的环境中养成洗手的好习惯,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又如:教学生“敲门”,我们可创设情境来教学,要进老师办公室,先得轻轻敲门,得到允许才可以进去;到别人家去作客,如果门关着也要敲门才可以进去。学生不但理解了“敲门”一词的意思,也懂得了什么情况下需要敲门。
        3、设计活动,微笑教学,玩中学习。智障学生虽然智力思维不同于正常孩子,但对于情感体验却和正常孩子一样,谁微笑对他,他也会回报你微笑。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当然谦和是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保持一张微笑的脸和一颗微笑的心去面对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会喜欢总板着脸上课的老师,即使不笑的时候,表情也应该是开放的,脸部的肌肉也是放松的。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不会一开始就有兴趣,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喜欢你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其实,微笑待人,又何尝不是这群特殊孩子今后融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功呢?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智障孩子不同于正常孩子,他们不可能安静地、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听你老师讲课,他们随时都想玩,随时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如果老师稍微没在意他,他就会想尽办法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把桌子拍得咚咚直响,发出尖叫声,下位,动手打人……针对这一系列情况,我们老师如何应对,这就需要特教老师们形成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课堂教学,并且让学生习惯你的教学风格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建立个人的魅力,这样不愁课上不好,更不愁达不到教学效果。首先,不能认为教学对象是智力障碍学生,怎么样糊弄他们都行,所以不需要追求教法多样化,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各自思维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我们老师设计不同的活动,让他们从玩中去体会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阳阳原来总是分不清前后,听不懂老师的指令,也不认识“前后”两个字,后来老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背洋娃娃、抱洋娃娃、听指令站位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去体会,去领悟。背洋娃娃游戏,强调洋娃娃是背在后背上,知道“后”在哪里,抱洋娃娃要求抱在胸前,老师强调“胸前”一词,从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前,”活动中老师采取个别化教学,有意识地让露露反复背和抱洋娃娃跑,有意识地让露露说出洋娃娃背在哪里抱在哪里,在玩中露露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前后” ;随后老师在“站位”游戏中再次特意训练露露,叫她跑到老师前面,跑到老师后面,师再出示字卡“前”“后。”在玩游戏中露露不但知道了“前后”还会从众多字卡中找到“前后”两个字。
        4、设计、制作多样化的教具、学具和课件。认读汉字,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很多东西很抽象,无法记忆,在这里我们把语文汉字做成字卡,卡的另一面再配上相应的图画,学生看到图画便很快知道眼前的视觉字读什么了,再把学过的字卡发给学生累积成自己的字典,便于学生记忆查找。再则智障学生学知识需要形象化、具体化才能够理解,如在教一些蔬菜水果时,我们不妨把实物带到课堂让学生看、摸、尝,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这样物品的样子,还知道它的味道,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汉字的认读了。
        5、教师要变书本语文为生活语文,把语文知识功能化,生活化,为生活服务。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时候,不是单纯的只是认识100、50、20、10元人民币的面值,,还可以延伸,人民币可以做什么,若有100元,你打算如何分配使用等。
        经几年的总结,我得出了关于特教语文教学的一点经验:
        (1)关于学生个人的内在语言主要通过联系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实践完成。
        (2)听的能力,在平时的各科教学中都可锻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在长期的教学中巩固和提高。
        (3)说的能力,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有机会说,如,吃饭前老师可问,饭前要做什么?学生会说出:饭前要洗手。
        (4)读的学习,其内容的选择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甚至是某个学生的生活事例,学生才感兴趣。
        (5)写的教学,除了长期巩固学习以外,还应通过平时的生活学习巩固。如:写自己的名字,简历等。
        (6)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情景式教学”完成课堂教学,并配以其它常规教学方法。
        (7)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颜色、声音和影响影象料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这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
        (8)分层要求,同样的教学内容分层要求,不同的学生,作业不同。
        (9)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保证一定的教学进度,不能认为学生不能学会,于是长期停留在某个知识点上,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应该学且可以学会的知识且没机会学,而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某一个永远学不会的知识点上。
        (10)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讲究教法多样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在甚至百遍的教学后,要有学生依然学不回的心理准备。
        (11)充分尊重语文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总之,一切的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智障学生能最终融入社会而准备,我相信,经过智障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定能换来智障教育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方俊明主编《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朴永馨著《特殊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3、《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