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美”活动下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8期   作者:万庆
[导读] 【摘 要】 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对想象力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笔者结合本园的“植美”教育特色,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在种植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词】 幼儿园 幼儿想象力

        万 庆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中心幼儿园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 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对想象力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笔者结合本园的“植美”教育特色,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在种植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词】 幼儿园  幼儿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35-02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对想象力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笔者结合本园的“植美”教育特色,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在种植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想象可简单分为拟人想象、联想性想象、象征性的空间想象和再造性想象,再造想象的发展使幼儿能积累大量的形象,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创造想象的成分。由于幼儿在一岁时是没有想象的,二至三岁想象有所发展,但处在初级阶段,三岁以后,幼儿的想象也没有预定目的、没有主题,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有意性和创造性的想象初步发展,基于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
        一、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幼儿想象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里所提到的“已有表象”,就是指头脑里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小班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课题,让幼儿运用头脑里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去想象,逐步培养幼儿想象力思维。例如,在去年12月孩子们偶然间发现,随机生成、就地展开讨论的《菜宝宝怎样过冬》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要给它穿上羽绒服,放个暖水袋,放进火炉烤,放到屋里吹热空调……各样的保暖方法应有尽有,这就是一种依照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客观想象,不受客观真实局限的象征性空间想象的发展。
        二、同伴相互学习,促进幼儿想象力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去年10月的《飞舞的叶儿》,是由于孩子们餐后散步活动中“惊喜”的发现而生成的,幼儿用身体来表现不同形状的树叶,圆圆的、尖尖的、宝塔状的、卷起来的、裹起来的等等。刚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除了用语言该怎么表现出他们的想象,突然间沛霖小朋友用两条手臂扭起来告诉老师:“老师你看,裹起来的树叶!”其余小朋友看到了之后有了灵感,相互借鉴,用身体表现出了尖尖的树叶、圆圆的树叶、宝塔状的树叶等。
        在去年《调皮的叶儿》案例的片段实录三《爱臭美的叶儿》里,孩子们对于“叶儿是怎么变成小金鱼小蝴蝶的和那是拿什么来印的怎么印的”充满了疑问和好奇,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动手尝试,通过提问一步步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调整、验证,得到正确方法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给幼儿提供“同伴学习”和“尝试”的机会,获取成功的体验。这种允许孩子犯错,再通过实践操作和验证的探究式的操作正是我们植美活动开展的,幼儿自主式、体验式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观察力、手脑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幼儿想象力
        小班幼儿的想象受年龄段认知影响,没有预定目的和主题,多以拟人想象为主,他们容易把所有的事物都拟人化地赋予他们生命,想象着他们和自己一样。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需要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情境,再通过拟人、比喻、联想等方法来激发幼儿想象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去年9到12月的连续案例《辣椒苗苗和辣椒宝宝》学习活动中,由于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如何让他们理解和掌握种植的知识是比较棘手的,这时就需要将植物赋予生命,通过拟人的方法来创设学习情境,带领幼儿一起尝试和探究。


在教学片段实录一“辣椒苗苗喜欢的家”中,需要清理土地时,就为幼儿创设了辣椒苗苗想住新家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想象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再迁移到辣椒苗住进的新家也应该这样的,通过拟人想象激发幼儿清理土地的内在动力和参与植美活动的兴趣。在片段实录二“辣椒苗苗别害怕” 和片段实录三“辣椒苗苗快快长”中,秧苗的成长和管理原本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可幼儿的年龄段特征决定了小班幼儿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为幼儿创设“辣椒苗苗害怕、生病”等情境,让幼儿把辣椒苗想象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个体,也贪吃爱玩,幼儿才能用同理心细致的对待、管理和呵护辣椒苗的成长,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拟人想象获得种植的知识和探究的经验。 
        四、结合文学艺术,发展幼儿想象力
        想象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经过综合-分析-再综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和语言思维密切相关。对幼儿语言思维的训练,可结合诗歌、绘本、故事、画画等开展,通过语言思维的训练,多角度丰富幼儿想象的内容,促进幼儿想象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今年5月的《蕃茄旅行记》的教育故事中,雨后天晴带领孩子们路过种植园时发现种植园里的番茄长势喜人,我随机问到:这些番茄长大后会去哪儿呢?孩子们茫然的望着我不知所措,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遵循“慢教育”的原则,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引导:番茄成熟后会不会去旅行呢?就像我们的种子宝宝去旅行一样,如果会它们该去哪儿旅行呢?这一下仿佛打开了孩子想象的大门,纷纷告诉我,“去游乐园了”,“去北京了”,“去花园里了”,因为有了故事《种子旅行》的情节基础,再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孩子们才有可能给番茄想象出许多不同的际遇,创编出新的故事情节。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秋天随风飞舞的树叶当然也不例外,树叶在飘落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姿态和飘落的轨迹,那是否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用身体来表现呢?于是在去年10月设计并开展了音乐活动《飞舞的叶儿》,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大胆想象、表现及创编。在平时的音乐欣赏中,幼儿也会根据听到的曲风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动作。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想象创作的灵感,深秋10月,风一吹起,各种叶儿随风飘落,孩子们来到树下,捡起色彩斑斓的叶儿,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来,于是设计和实施了美术活动《会变的叶儿》,结合幼儿已经观察多次的叶儿和已经开展的音乐活动《飞舞的叶儿》以及快速在孩子们眼前闪过的作品和图片,小班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脱口而出心中所想,极大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幼儿的再造想象。
        五、利用游戏活动,拓展幼儿想象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感官发展、社会性发展,还能大幅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展开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发展游戏情节。
        例如,幼儿在角色游戏《勇敢的小小兵》中,虽然没有玩具式的“武器”,但为了游戏的开展,结合平时和成人一起观看过的此类影视作品形象,小班幼儿直接用 “饮料瓶”、“沙包”想象为“手雷和炸弹”,用敲“三角铁”的棍状物想象为“枪”等,以推动游戏持续、有趣的开展。
        在去年9到10月的连续案例《调皮的叶儿》片段实录二《爱玩的叶儿》中,教师预先为幼儿设置好“兔妈妈和小兔去草地上玩耍”的游戏情境,并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找寻材料(各种天然的树叶、菜叶、草等),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乐于模仿和想象,在此过程中借助叶儿在头脑中重现这一实物的形象进行形象的再创造。
        在日常生活中想象的超前认识作用屡见不鲜,科学家们的“假说和预言”等都具有超前作用。凡属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便没有科学预见,没有创造发明,没有我们今天五彩斑斓的生活。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学习品质解读》作者:鄢超云 2013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心理学》  作者:陈帼眉        2006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回归自然育灵性》作者:王冬梅 2014版 北京蓝天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