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东知 (四川省康定市新都桥藏文中学 四川 甘孜 626000)
【摘 要】 民族教育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藏语文和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此,整体把握藏语文教学和民族教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藏区社会发展和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中藏语文 重要性 途径 民族教育 继承发展 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42-01
藏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外交等等方面。藏语文对于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教师应以民族教育为视角,深入研究现阶段藏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藏语文教学进行推陈出新,引导学生掌握更多藏语文知识,以藏语文为媒介更好的了解藏文化,为民族教育注入时代元素,努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一、高中藏语文教学对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1.贯彻国家一系列重大教育方针政策,开创民族教育新局面。掌握和运用藏语是藏区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中藏语文顺应我国未来发展藏区经济、社会的方针政策,换言之,在民族教育进程中藏语文教学有利于贯彻国家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从而开创民族教育新局面。在藏语文教学中将国家重大教育方针政策引入其中,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助推作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有序、稳步和健康发展,引导藏区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坚定不移的贯彻我国经济、社会的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在提高教学硬件和软件基础上,形成开放和高效的教育格局,在提高藏语文教学效率基础上助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
2.继承和发展藏文化特色,提高民族教育开放性和高效性。新时代下,藏语文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继承藏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继承优秀藏文化基础上,提高民族教育开放性和高效性,教师要想方设法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快乐、融洽的环境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全面掌握藏文化,让学生全方位和立体化了解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藏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高效率的掌握藏语文。在继承和发展中推动藏文化。
二、提高藏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树立先进的教教育思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高中藏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将现代化教育思想贯穿课堂教学始末,在优化课堂基础上推动民族教育高水平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整体把握藏语文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将丰富的藏文化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力求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多样,立足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开发民族教育资源,开发不同形式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中又快又好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提高藏区学生对藏文化认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兴趣,彰显藏语文教学高效性,推动民族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2.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高藏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藏语文教师要实行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内外相结合等等形式来设计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展藏区学生视野,帮助藏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推动藏语文教学有序、稳步和高效运行。在传授理论知识后,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延伸课堂教学内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时机,将藏文化HZIDA指导学生课堂实践,精心设计和科学实施教学活动,高中藏语文教师在深度了解每位学生思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情况后,把全体学生有意识有步骤的分组,引导各个小组成员积极实践,通过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开发自身学习潜力基础上,指导学生高效率解决学习难题。在学生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藏语文中提高认识水平,意识到继承和发展藏文化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进一步挖掘藏语文在民族教育中的比重。
3.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中藏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依赖于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助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利保障,学校要整体把握藏语文教学和教师队伍内在关系,对教师进行有意识有步骤的专业化培养,在汲取新理论中深入思考、广泛实践和积极反思,以期更好的实施民族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础上提高教学针对性,让民族教育更加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式。
三、小结
藏语文课堂教学中,高中教师应秉承开放心态,深入剖析新时代下我国重大社会、经济方针政策,在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同时开展实践化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更好的继承发展藏文化,夯实学习基础发展学习能力,提高思想素养,在提高藏语文教学有效性基础上更好的开发和保护藏文化。
参考文献:
[1]赵丽;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磊;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胡海艇;促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庆环;怎样看待新课改中的难题[N];光明日报;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