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育人生态 助力全面健康成长——中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8期   作者:呷拉
[导读] 【摘 要】 育人生态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较之于构建校园生活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构造人们心理--精神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更为复杂、更为深刻、更为根本。育人生态应该是一个充满道义关切的系统。本文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旨在探讨如何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育人生态 中小学德育教育 健康成长 策略
        呷 拉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民族中学    四川 甘孜     626700)  
      【摘 要】 育人生态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较之于构建校园生活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构造人们心理--精神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更为复杂、更为深刻、更为根本。育人生态应该是一个充满道义关切的系统。本文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旨在探讨如何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育人生态  中小学德育教育  健康成长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28-02
        皮亚杰曾说,儿童都是自己的哲学家。科尔柏格更进一步说,不仅儿童、青年包括成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是构建育人生态的本质和核心所在。人是校园空间的主体,学校育人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师生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一、构建优良的育人生态,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师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
        1.要培育生态的办学理念。
        生态的办学理念表现的是一种办学思想和精神价值。办学理念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积淀。学校办学理念必须与社会实际、时代需求、师生教与学的状态、家庭等各种因素寻求一种和谐融合,努力集合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优势育人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2.要打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一是要有公共讨论的空间,形成公共讨论的文化。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定期开展工作坊、沙龙和讲座等,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讨论氛围。公共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和在场性,在讨论方式上要避免研而不讨、论而不争。二是培育“思想市场”。所谓“思想市场”,就是学术、观点、言论的表达和交流。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不仅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道德和知识基础。思想市场非常重要,因为教育改革与进步都是在新理念的推动下出现的。没有思想市场,就很难有新理念的出现与传播,从而教育就失去了变革的源泉。学校要有基于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的思想市场,要鼓励在思想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让不同的声音,以思想市场为媒介,交相呼应、互为融合。三是构建以研修促发展的师资培养生态,让研修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教师研修是一种多主题、多形式、多方法、跨学科、跨年级的教研模式。阅读、专业写作、磨课、课题研究等,不仅构成教师的成长密码,也是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研修的形式可以是经验的分享、话题的研讨、课例的分析等。不宜用显性指标频繁对教师进行检查和考核,避免出现教师跟着考核指标走,无法形成个性化发展的现象;不宜过于看重显性的教学成果,应更多关注教师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应注重运用团队的智慧,为教师发展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同时因人而异,着力于解决教师发展中的差异性需求。
        3.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学校育人生态的核心。师生之间应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生共长。
        4.要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
        要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以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主要内容,构建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具有高尚的文明风气和浓郁的学习风气的校园文化格局,不断完善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治学理念、治理理念以及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等诸因素在内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
        二、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1.以诗育心,陶冶情操,营造诗意校园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影响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造致年轻一代精神空虚。一些青少年,金钱至上、冷漠自私、沉溺网络、尚恶求“酷”,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精神滑坡”、“道德危机”“信仰堕落”,凡此种种,该怎么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引领他们的精神成长,塑造完美的人格,从而形成良好品格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严肃的课题。
        把诗歌教育引入德育,以诗歌培育学生健康的品格,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育方式。诗能“言志”、能“壮气”、能“怡情”、能“鼓劲”,当今系列主题德育,无论爱国教育、素质教育、和谐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离不开诗词文化。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执著奋进的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激励着学生不断超越,扬弃旧我,不断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诗歌教育能够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培养学生超越的品格,几乎就是美的化身。
        2.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期望值空前高涨的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难题。在紧张的学习生活里,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生理发育烦恼、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反映出对少年儿童心理成长的冲击。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经历着关键的节点。这个阶段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根据学生的成长状况,立足实际,利用好孩子周边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努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聪丽.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打造良好育人生态.《河南教育》.2018.03
        [2]构建生态德育,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百度文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