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8期   作者:刘洪艳
[导读] 【摘 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数读百遍,其义也自见。” “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享受数学阅读的快乐。本文旨在探究数学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 数学阅读 学生 学习兴趣 研究 策略

        刘洪艳 (商丘市梁园区民主路第三小学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数读百遍,其义也自见。” “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享受数学阅读的快乐。本文旨在探究数学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 数学阅读  学生  学习兴趣  研究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31-01
        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数学阅读课追求“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的题词。数学阅读课注重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妙性,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能启发思考、开阔视野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好玩”,在阅读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比如,在学习“比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以“阿姨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为核心问题的数学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了解“阿姨穿高跟鞋是为了延长双腿长度,使其与身高的比例趋于黄金比0.618:1”。数学阅读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透彻,对数学价值的体会就更深刻。再如,学习“因数与倍数”时,笔者开发了“猜数游戏”的数学阅读课,不仅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更因其“在游戏中学习”令学生着迷不已,“猜数游戏”竟成了孩子们在课间玩耍时乐此不疲的玩乐节目。有了这样的乐趣体验,喜欢数学的情感种子就在学生的内心扎下了根。
        二、数学阅读课要“以学习为中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阅读课的教学效益在于增强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在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己的发现和分享。而这一切,都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通过讲解、提问和讨论来实现,必须基于自主阅读,基于经历过程,基于思考与交流。因此,数学阅读课的教学实施必须“以学习为中心”。


首先,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把学生作为数学研究者对待,给学生的阅读、探究、交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多遍阅读,不要轻易干预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其次,要设计好“问题串”,以疑导读。“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学生在启发性问题的引领下,在阅读、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中逐步摸索,尝试寻找答案。第三,重视同伴间的数学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一筹莫展”之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能使学生品尝到独立阅读的快感与解惑之后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养成不依赖、不畏难,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自主阅读,尝试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就要给学生提供广阔而自主的探究空间。教师要真正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单”。“学习单”上层次递进的“问题串”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思维状态,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计算、边猜测、边推理,在不断摸索中寻找答案。以“数学阅读:数的积偶性”为例,学生在如下“学习单”的导引下进行阅读。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加强互动对话,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面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数学阅读课”的目标设计是高弹性的,而不是教学要求整齐划一,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要允许有的学生课内完不成阅读任务,有的学生课内完成后可以下座位去帮助别的孩子,有的学生可以把阅读研究延伸到课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重点组织两个层次的学习交流。第一轮是让学习进度较快、率先完成阅读任务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这样互动学习的过程,是“兵教兵”的过程。第二轮是全班交流学习。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对话与交流,是彼此想法的碰撞、吸纳与提升。教师要担当好“画龙点睛”的重任,并努力把学生的研究向课外延伸。
        总之,孩子们在阅读中开阔了数学视野,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对数学阅读更是充满了喜爱与期待。

        参考文献
        [1]郭学锐.对“数学好玩”的追问与思考.《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06.
        [2]童嘉森.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老师要有几招[N].《中国教育报》.200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