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刘强
[导读]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容陈旧和形式单一的教学势必会制约课堂教学,束缚教师手脚。为此,创新教育需要对这种消极接受和被动训练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 意识,为学生善学和乐学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语文 创新教育
        刘 强 (北京师范大学什邡附属外国语中学      四川 德阳      618400)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容陈旧和形式单一的教学势必会制约课堂教学,束缚教师手脚。为此,创新教育需要对这种消极接受和被动训练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 意识,为学生善学和乐学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语文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9-010-02
        打破原有思想束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一种开放型教学,依托课堂和课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一、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
        教师是接受专业和系统教育的人员,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有意识,有步骤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深入贯彻这一教育思想,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应进行开拓创新,积极走出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不用自身威严压制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应有作用,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聆听学生心声,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快乐环境中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此外,教学思想的更新需要教师具备终身教育的理念,尽快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善学和乐学转化,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实施教学环节。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转化为教师的一种精神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现阶段,青年教师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力,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创新思维,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为学生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个这样的问题,创新教学并非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笔者认为,创新教学和传统教学具有内在关联,创新教学来源于传统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2.语文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成果,掌握创新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中运用和反思。在完善自身知识构造基础上,打造美丽课堂,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心态参与课堂学习中,从而发扬个性,激发潜能。
        3.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等等知识。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有鉴于此,教师应注重自我修养,努力提高心理素质。
        二、语文教师要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目前语文教材中,涉及创新的案例举不胜举,政治家、文文学家、科学家都在不同程度尝试着改革和创新。古人的智慧令我们折服。此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创造,同样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事物也能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欲
        三、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创新
        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当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学生创新精神和教师创新能力紧密相连,语文教师要能够活学活用,敢于质疑教材观点,教学策略要具有独特和新颖,诱发学生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立足于课文,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学生通过掌握课文知识中体验到创新的作用,激发创新热情。


        四、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创新
        常言道,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文艺一旦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掌握而且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常言道,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当学生遇到一些困惑不解的时候,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质疑发问,肯定学生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心血,,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心理投入其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笔者认为,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教师依托一些提问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快乐、融洽的环境中,智力能得到提高,张扬个性,教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打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放松学生紧张心理,迸发灵感,让学生以最佳的精神投入学习中。
        六、语文教师要重视实践,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创新意识淡薄,那么创新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让学生敢于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在内容上进行改善,提倡,发扬个性,抒发真情实感,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于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这需要教师尊重学生思维,即使学生写写作跑题,也要鼓励他们抒发真情实感。
        2.内容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华的时机
        外面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让学生接触社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些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在拓展学生视野,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让学生全面和深刻认识自我,增强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些独特和新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极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创新教育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给教学提出更大难度,语文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将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艳;“那一代”与“这一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李海峰;试以新课程理念研究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张廷武;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要先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王留国;;中学生自我观念及学习方法培养——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自我观念自主学习的探讨[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周子良;;根本问题在善于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年05期
        6.赵伟士;师生两个积极性是教改的直接动力[J];安徽教育;1991年Z2期
        7.徐志国;;一部独具教师风采的报告文学——读《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风采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10期
        8.凡春来;;新课改中应重视情感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