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8期   作者:纪强
[导读] 【摘 要】 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应用 策略
        纪 强 (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四川 乐山     614500)
      【摘 要】 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8-057-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建立知识教学与应用的联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从本质上看,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最终的运用,从而为生活提供便利。从这一点上而言,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基于数学学科本质而言的,是从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出发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最基本的方面来看,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学生来说,其不喜欢数学学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数学的抽象思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遭遇较多的困难和挫折,进而产生畏难心理,甚至逃避数学的学习。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一方面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建立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适当降低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为课堂教学增强了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学科的产生、发展都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学习数学的意义,归根结底还在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将教学与运用相互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其实际的应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这两个方面综合来看,生活化教学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意义重大,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并研究具体的应用途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1.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各种事物,各种景象都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促进学生学习的典型素材和资料等,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上,如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整个教学是有积极影响的。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教学资源的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师先积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然后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相应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相联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并且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从运用出发,再理解知识,最后回归应用的一个过程。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教师设计情境的前提是对生活化教学素材的积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素材,并将这一素材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展开讨论与学习,这对加深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及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3.生活化教学目标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可谓是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教学目标设计的水平高低会对之后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目前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教师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三个维度的要求。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来展开教学,这可以使教学目标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联系日常生活设计开放式练习题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被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但是考试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完成练习题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和布置练习题时大多参考考试题目的形式,以计算为主要过程,并且有确切的答案。这样的课后练习题,不仅无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强化学生能力的目标,还会使一部分学生养成依赖答案的习惯,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设计练习题目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将抽象的数学题目具象化为实际的问题。为了配合这样的一个理念,教师就必须采取开放式的题目形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问题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一般来说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开放式的数学练习题就是指教师给出现实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找出答案,并且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答案中特殊的因素进行提问,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在学生完成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然后引导班级内的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课后练习题,学生不仅能够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还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理解,养成用数学思维看待生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闫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09.
        [2]王东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