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贵荣
(黔南幼儿师范髙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 551300)
摘要: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基础奠基意义,它是人接触教育的起始环节,如果从学习伊始幼儿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之后的学习过程就会越来越吃力,所以一直以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音乐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其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可以帮助陶冶情操,活跃课堂,培养幼儿艺术欣赏和表达能力。因此,本文展开了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和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而显然从课程的性质上来说,音乐属于艺术指导的教育范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基础兴趣,他们喜爱聆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进行伴舞,但至于如何科学辅导,激发幼儿的充分学习和参与兴趣,拓展幼儿多元艺术才能,一直未能形成系统而有效的方法。以下本文将展开几点粗浅的分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一、教师渗透积极情感,引发幼儿展开思考
音乐作品的种类和表达方式是较为多样的,比如,可以通过演唱的方式、舞蹈的方式和演奏的方式等,而从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其节奏的快慢变化、韵律的舒张和紧驰,则可以看出作品传递的情感。这些紧张、开心和沉闷等情感,需要幼儿去认真体验。但幼儿阶段的他们理解能力并不高,需要教师去结合自身的情感情绪实施引导,比如,如果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是比较安静的、缓慢的,那么教师的面目表情和肢体表情就不要太过夸张,而如果音乐作品的旋律是较为活泼和生动的,那么幼儿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肢体语言实施热情、热烈的表达,如此,让教师的情感与作品传递的情感合二为一,构建真实、生动和体验式音乐氛围,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活动参与意识和加入积极性。
比如,在播放儿歌《小乌鸦爱妈妈》时,首先教师就可以利用柔美的声线进行示范演唱,在示范演唱的过程中,更可以通过细微的肢体动作和神态动作,传递乌鸦妈妈对小乌鸦的关爱以及小乌鸦与妈妈之间的动作互动信息,就此营造出一种甜美、柔和、温馨的课堂音乐欣赏环境,之后,在示范演唱结束,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动手画一画自己对“小乌鸦爱妈妈”的理解,如此,幼儿才可以与音乐作品的思想主旨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从而优化音乐活动教学效率。
二、结合音乐教学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作品传递中心思想也是多样的,比如,有赞美自然的、有歌颂祖国的、有赞扬教师的,还有传递孝道的,等等。其实在以往物质生活较为匮乏的年代,有流传着一些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儿歌,如《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爱北京天安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这些歌曲节奏较为单一,但却实实在在地向儿童传递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在如今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以及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下,一些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或者是有损幼儿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歌曲开始出现在儿童的视野中,因此,我们作为幼儿教育者是否应当反思德育的缺失问题。
基于此,个人以为,幼儿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宣传爱国思想的音乐教育活动,比如,播放歌曲《闪闪的红星》、《学做解放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等,然后让幼儿学习哼唱,或者是给幼儿发放一些简单的音乐乐器,如三角铁、手鼓和拨浪鼓等,引导幼儿跟随歌曲的主旋律去做出相应的打击动作。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不足,生活经验欠佳,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参与音乐打击体验活动之前,给幼儿介绍一些关于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中隐藏的故事,比如以《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为例,很多幼儿可能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所以,教师可以讲说王二小放牛将日本侵略者引入八路军埋伏圈,而被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的故事,这样幼儿就会对“王二小”这位年龄稍大的哥哥产生钦佩、缅怀和同情之情,达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结合少数民族歌曲,构建律动课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壮族、蒙古族、朝鲜族和苗族、傣族等都是热情好客,且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歌曲,如《月光下的凤尾竹》、《敖包相会》、《金孔雀》等,教师可以播放相应的歌曲,引导幼儿学习相应的民族舞蹈动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和节日文化多一层了解,更可以让幼儿在模仿民族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歌曲律动的意义和歌曲中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课的组织和创设实施效果,让幼儿音乐教育尽善尽美。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是《纲要》中“五大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幼儿对音乐活动的浅层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当辅之以教师恰当的教育指导方法,如渗透教师积极情感、传递优秀爱国热情以及构建律动音乐课堂等等,如此,幼儿的参与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孙源悦.幼儿园音乐活动充满趣味性的实施方法分析[J].戏剧之家,2020(20).
[2]金祺.浅谈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