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金香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5400)
摘要:英语的阅读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在考试中占比很大,但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这方面表现比较差,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个问题。提升阅读水平,我们需要针对原因来采取措施,具体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但是这种措施也存在一定局限,希望后来的研究继续探索。
关键词:英语阅读,高职高专,原因,策略
一、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语言学家 Krashen(1985) 认为大量的阅读对于提高语言能力有重要作用。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英语语感,还能促进词汇积累,提高写作水平,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有帮助,是学好英语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英语阅读不仅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在高考和大学四六级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如高考中,阅读理解占到了40分,是分值比重最大的一个题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阅读比重占到了整套试题的35%,也是比重最大的一个题目。可见出题者对于英语的阅读理解题目都青睐有加,也说明,英语的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2020年高考英语命题组专家介绍说,高考英语试卷要基于学科特点,重点加强对阅读理解......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新高考卷则通过提高阅读理解试题的分值与比重,进一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可见,阅读理解是占比很高的一种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分数都比较低,英语成绩也不高,在阅读方面的表现比较差,具体表现为多方面:
1.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这些学生成绩比较低,学习积极性差,对英语学习也缺乏热情,参与课堂活动不足。长此以往,英语单词和语法对这些学生来说越来越难,学生的英语学习陷入恶性循环,上课更加疲于应对,阅读成绩也不理想。
2.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学生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也付诸行动要改变现状,但是效率低下,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不知道重难点是那些,花了很长时间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并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3.课堂训练作用不显著。传统的课堂人数众多,学生参与的时间和人数都受到限制;授课方式传统,信息传递速度慢;学生兴趣不高,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4.教师精力有限。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一般依赖于某本教材或者真题,教学材料单一刻板,材料不丰富;教师上课的时候更多关注学生做题的对错,追求分数的高低,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化,做不到主动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很多单词不认识,很难对长难句进行分析,不理解长难句和文章的意思;
2.从文章的角度来看,很多文章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们来说难度较大,不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导致阅读理解效果很差;
3.文章内容陈旧,学生不感兴趣。学生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和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于话题比较陌生的,发生年代救援的文章兴趣不大,加之有一定难度,学生做阅读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4.上课方式传统落后,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学生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们乐在其中。但是,上课方式还是比较传统,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形式陈旧,学生参与的方式单一,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学生们已经很适应这种趋势,基本人手一部手机,并能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这也给教学带来了改革,促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媒介、英语学习网站、手机app、微课等方式增加课堂的现代感、科技感和时尚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将重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自己在课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努力来完成活动。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在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步骤。
1.课前,教师通过微课讲解单词和长难句。微课时间短内容全,课程展现形式多样,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动画等方式来展示课堂内容,受到学生的喜爱。使用微课,可以利用音像营造出美好的环境,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教师可利用微课将文章内容涉及到的重点单词和长难句提前进行讲解。微课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前预习也可以降低阅读文章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2.提前预习相关话题的文章。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只有当外语学习者接触到大量可理解的输入的时候,才能习得语言。由于知识面的影响或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的文章中总会存在学生的认知盲区,这时候进行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头脑中缺乏用于构建假设信息的内容,训练效果不好。这就要求阅读课教师挑选出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文章,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话题。大脑中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做英语阅读就会更容易。
3.进行分级阅读和报刊选读。很多老师都对分级阅读进行了研究,例如沈艳老师和赵旦老师。研究发现,分级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式,可以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报纸刊物内容丰富多样,话题受到广泛关注,事件都是近期发生的,与学生生活关联度高,学生们对此类文章也比较感兴趣。在阅读课上,可以尝试英文报刊选读。分级阅读和报刊选读能够降低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更新教学方法。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英语教学的多样化有了可能,网络资源丰富多样,教学平台选择多,功能多。电脑端有很多知名的网站提供了海量素材,可以进行英语阅读或者其他能力的训练,比如:可可英语,沪江英语等。这些平台也都有对应的手机app,应用也非常方便,功能也非常多样。还有好多网课平台,比如:课堂派,超星系统等,提供了多样化服务,不仅能够进行远程教学,还能够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微课教学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也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上课方式。
更新教学内容。在传统的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单词和语法的讲解,许多学生认为,阅读课就是简单化了的精读课,就是学习单词和语法,从而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结构和意义的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的分析和内容表达上,轻语法重理解,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理解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拓展阅读
尽管英语阅读教学配有相对应的教材,但是阅读材料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阅读文章很少会明确谈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由于中英文的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在理解时会遇到障碍。而且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阅读能力,期间必须借助大量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对此,教师可以从网络环境中收集月阅读材料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等资源和素材,然后进行整理和汇总,供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
五、回顾与反思
这个应对策略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后来的研究继续深入探讨改善。
1.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教师上课讲解的时间减少。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律性,加强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自律性较差,课程就会出现反作用,学生的词汇和语法不会,做阅读练习的时候跟不上,反而会使阅读效果更差。
2.在新的教学方法中,需要用到分级阅读和报刊选读,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出不同等级的阅读材料,教师工作量变大。如果教师不能够进行有效筛选,阅读效果难以保证;如果精挑细选,工作量巨大,对教师的挑战较大。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 London: Longman Publisher, 1985:261.
2.范婷婷, 曾宪迪, 移动教学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J]. 课程教学, 2020 (6下):26-27.
3.沈艳. 引入分级阅读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50):267-268.
4.温瑞英, 代文春. 微课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教育时空, 2020(9): 116-117.
5.赵旦. 分级阅读和高职英语课外阅读[J]. 文教资料, 2019 (32):229-230,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