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峰
伊川县实验高中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承担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责任,从而在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兴趣,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舒缓学生的心情,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是更高水平的人才。每天要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每个人的表现都不相同,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是否良好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和社会的安定有一定的关连,个人或者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体育锻炼能转移学生的不良情绪,同时,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1.2部分高中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在学校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团体的形式,能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包容、分享、共处的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1.3体育锻炼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1.4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会遇到挫折和阻碍。体育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缓解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悉心指导学生,树立学生自信
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不会的题目或成绩下降的问题,容易自信心下降、心情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高中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运用灵活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时的困难,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部分个子矮或身形胖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出现了自我放弃和不自信的问题。这时,教师应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要悉心指导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慢跑及蛇形、圆形、螺旋形等图形变换跑锻炼身体,提高跑步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跑步能力强的同学是怎样跑步的,鼓励学生请教同学,以此提高自信心,增强体育综合能力。
2.2利用体育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体育游戏是学生普遍接受和喜爱的教学形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纠正心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合作性的游戏,强健学生的体质,放松学生的身心。部分高中生存在自卑的问题。体育游戏能加强学生间的交互,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跳数字”比赛,在操场上摆放四个圆圈,代表1到4的四个数字,将学生分成四队,让每队用立定跳远的方式跳向对应数字圆的中心,再跳回来,看哪组先跳完。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指导,保证立定跳远姿势的准确。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紧张性,教师可以改变指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同组队员讨论排兵布阵的方法。这样的游戏改变了枯燥的练习方式,在兴趣的驱使下,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了学生合作练习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地发展。
2.3优化体育环境,培养健康心理
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利用体育活动影响学生,还要利用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体育环境,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愉悦学生的身心,放松学生的心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篮球”时,教师需先选好场地,摆放好篮球,让学生在看到场地和器材后,就能明白本节课的主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如,在练习前滚翻时,教师可以将垫子摆放成不同的图案,让学生一看到就能放松心情,急切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健康发展。
2.4课下跟踪,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的培养在体育锻炼中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也要顾及到一些学生的个性特征,班级中的个别学生已经出现了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和现象,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有计划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是一个有效的辅导方法,其优势是针对性强,可以弄清主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有效的沟通交流会让学生感到自由,可以自由发言,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困难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在课堂上表现有异常的学生,更应该给他们帮助和关爱。在上课之外的时间,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喜好、生活方式、动作技术与身体健康情况,和学生形成一种有爱友好关系。学生提问的难题,要认真分析解决难题,让他们生活在和睦的气氛中,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提升,团结意识增加使他们有自信心,帮助他们大胆面对挑战、不怕挫折和困难,学生的差异才能更加的明显,养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心理健康。
结束语
综上述,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而出现叛逆、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困惑,利用体育活动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论如何有效发挥高中体育教学的价值[J].杨杨.??课程教育研究.?2019(22)
[2]浅析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暴学良.??才智.?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