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合作型”班级管理特征和实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姚观卓
[导读] 在现代教育当中,班级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姚观卓
        廉江市廉江中学
        摘要:在现代教育当中,班级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所以,在当前,为了更好的追求班级管理效果的优化,也可以将合作学习中的策略和思想运用到管理层面当中,这是一个非常创新和前沿的课题。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可以将合作型的模式积极的在其中进行构建,更好的展现出管理系统的合作性、公平性、全体性和互助性,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高中;“合作型”班级管理;特征;实施对策

        前言:在学校管理当中,班级管理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增强体质、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带动学生的全面和综合性的发展。但在面对高中生这一群体时,部分教师会发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缺乏互助精神和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班级管理当中就可以将合作型的管理模式引入进来,达到理想当中的管理效果。
一、高中“合作型”班级管理特征分析
(一)互助性
        在日常班级管理当中通过合作型班级管理这一系统的积极构建,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互助性这一功能[1]。这样可以转变以往模式下教师单向行为的功能,更好地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也能够鼓励学生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以团体奖励作为主要内容、个体奖励作为辅助内容的策略等等。这样就可以在无形当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构建正面的竞争机制,实现集体进步。
(二)全体性
        在合作型管理实际实施的过程当中会更好的调动起管理者、合作小组、学生个人的参与积极性[2]。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其中积极参与,展现出创新能力和能动性。这样就可以让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实现思想和能力的互补,真正的做到面向学生全体。
(三)公平性
        不管是小组成员之间还是小组和小组之间要想更好的实现竞争就应该保障环境的公平性。而通过合作型模式的有效构建就能够更好地对一些学困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并能够帮助学生适当的消除紧张和自卑等情绪,让学生拥有学习自信,真正的实现教育公平。


二、高中“合作型”班级管理实施对策
(一)组建调控小组,优化班级管理
        要想更好地落实合作型这一模式,教师不要将所有的目光都放置在学生群体或个体上,而是应该加强对于班集体整体的组织和调动[3]。可以构建小组、加强角色分配、小组编排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兼顾学生全体,张扬学生差异和个性,让班集体发挥出更高的效能性。例如,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改变以往以小组方式为值日的静态模式,而是应该对小组内涵进一步的进行充实。比如,小组活动内容应该包含学习、集体活动、值日,让班集体更加具有动态性。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体质、兴趣等等来对小组进行划分,保障小组内部成员互补、外部竞争力相当。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使合作和竞争的产生,让学生的一些想法转化为行为。
(二)转变人际关系,优化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吸引力及凝聚力等等。应该保障学习氛围是友爱合作、互助团结的。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真正的提高。例如,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合作、互相协调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可以对学生群体中的一些人力资源加强锻炼和培养,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互助意识、社交技能等等。让其中一些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成为管理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团结,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建立奖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
        合作型管理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奖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尽量的消除以往评价当中的负能量,更好地将评价和奖励的优势发挥出来。例如,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团体进步作为主要的奖励依据,将合作型作为参考标准,重视学生潜力挖掘、驱动力的增强。鼓励小组不断进步,以奖励的方式更好的让学生在小组当中积极投入,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完善管理设计,优化班级管理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也应该对管理设计进行巧妙的优化。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班级管理的诸多方案应该和学生之间共同进行探讨,让管理方案变得更加高效、可行和合理。例如,管理体系在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将社会所需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并可以以探究、自学等相关策略更好的靠近目标,让班级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使良好的班级管理成效得到实现。
结论:综上所述,在面对高中生这一群体时,加强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也能够将互助性、全体性、公平性的特征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组建调控小组、转变人际关系、建立奖励机制、完善管理设计。让班级管理这项工作得到真正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王雪娇.项目教学法融入班级管理——论班级活动组织[J].品位经典,2020(07):103-104.
[2]李淑华.规矩意识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59.
[3]周原驰,张凡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76-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