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林业局高级中学 151800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共体的一种认同感,是个人对祖国表达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一种理想追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要注重家国情怀的渗透,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鉴于此,本文将从渗透家国情怀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来探讨,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爱国情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渗透途径
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一种家国情怀,那么它代表的就是个人对国家的一种责任感。家国情怀还包括对国家的使命感、认同感等。既然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就成了一种趋势。高中生已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体系,所以在高中历史中渗透家国情怀,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提还能提升自己的素养,培养爱国情感,从而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
1 家国情怀渗透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1.1 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家国情怀更是从未缺席。不论是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舍生取义的文天祥,他们的家国情怀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其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就是要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中,明白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从而培养高中学生对国家的热爱,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
1.2 有助于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意识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家国情怀渗透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2.1 通过情景教学,增强学习体验
情景教学是现在课堂中常见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造一定情境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从而领悟里面蕴含的情感。把情境教学引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带入相关故事,重温当时的情景。这样可以让学生跟历史人物的距离更贴近,从而更加真切直观的感受历史人物的心情和历史事件的过程,达到共情。例如,在学习历史人物梁启超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当时受帝国主义侵略、软弱备受欺凌的中国的情景。学生能了解到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在逃亡中,为了唤醒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少年中国说》。通过情景再现,了解事件背景,再全班一起朗读,就更能够体会梁启超的家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2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果
当今社会更新很快,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然而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得PPT,其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容,流畅的程序,巧妙的设计,能让高中历史课更加有趣味,更能吸引学生眼球。例如,在讲到南北朝对峙时,运用岳飞《满江红》配乐朗读,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诱发学生对这首词创作背景的求知欲望,从而明白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当然,无论是音频、视频的运用,还是历史图片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深层次地感悟其中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3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
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历史事件离学生太遥远,古人在当时的观念,特殊情境下的行为,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是学习高中历史的一种好方法。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学生大多能够明白鸦片的危害,但是没法感动深受。这个时候,我们把身边吸毒的一些真实的新闻案列展示给同学生,或者是带他们去参观戒毒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毒品是怎样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再回到鸦片战争的学习时,更能明白外国人把鸦片引入中国,对整个国家是多大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国和家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
2.4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高中生已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他们具备自己分析判断事情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能够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的方式,适当地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只有当学生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去了解其生活的时代,做过的事情,然后主动对历史事件中人物品质有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倾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家国情怀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就必须好好培养下一代,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通过以上手段来实施,这样学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祖国,提升自身的素养,培养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成为全面发展的祖国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J].新校园(中旬刊),2016.
[2]左言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3]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