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黄斌
[导读]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黄斌
        湖北省通山县厦铺中学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将其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探究式教学法在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做出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 探究教学法 初中物理 运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物理教师既要为初中学生传递物理知识,还要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物理全面素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导致现在大部分物理教师仅仅看重应试内容以及物理知识的传递,从而对初中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结构的能力有所忽略。而探究教学法则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发展。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数据分析、方案设置以及情境设置,进而完成物理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1.探究教学法概念
        探究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积极参与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探究教学法在初中各个科目的课堂之中都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际课堂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教学法直接打破了教材结论与概念的不可变性,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可以促使学生客观意识物理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提升学生对于物理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极高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物理课程会伴随着大量的实验出现,枯燥繁琐的物理数据会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心理上的排斥与抵制,进而丧失对物理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积极改善优化自身教学手段,将探究教学法合理应用到物理课堂中,迎合学生年龄特征,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物理实验,挖掘物理知识的奥秘,全面提升学生物理素养。
2.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2.1教师需转变自身观念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正确的启发与引导之下,将学生实际生活作为参照,将教学内容当做研究对象,对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质疑以及表述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方式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物理问题。
        因此,如若想要在物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教学法,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自身观点,拒绝传统教学模式的“填鸭法”教学。要将学生作为物理课堂研究与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建设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学会探究技巧与方法,开拓物理解题思路。


2.2建设教学情景模式,进行问题导入
        探究要先从问题开始,因此,开展探究教学法必须首先要进行问题导入。通常情况下,问题导入主要是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对解题方法进行了解与掌握,使学生对探究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比如,在物理教师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时,便可以建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如下场景:我手中拿着的这本物理书,如若我用力推它,他就会向前滚动位置,如若我停止推它,它就会立刻停止运动。通过这个实例,同学们可以总结出哪些道理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便会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深入进行探究。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平时被学生们忽视的情境带到课堂之中,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2.3进行假设,引发学生探究
        在教学中提出假设可以充分引起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已经清晰了解问题之后,会对各个情境之中的联系进行积极探究,并进行假设。
        比如,利用现有已掌握的学习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总结出什么理论?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学生可以真正理解物理的意义与本质。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从旁进行提示,保证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探究,并不偏离主题,但是教师需要注意,自己提示的内容绝对不可以干扰学生正常思考方向。像物理教师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时,便可以让学生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并理解提出的假设。
2.4检验假设、提出结论
        检验假设是探究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检验环境。其主要包括计划制定与制定检验两个部分。教师在物理探究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主动进行实验,并检验假设。
        物理实验往往会出现总结出的数据会与结论不符的情况,这时,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并让学生互相交换实验结果,对数据进行探索与分析,探究物理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并让学生对探究的结论与结果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主动探究的热情。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质量,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认知与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技巧与方法,指引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进而完美实现探究教学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世富.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5):70-71.
[2]李健华.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7,(34):157. DOI:10.3969/j.issn.1009-5071(s).2017.34.150.
[3]马艳欣.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2017,(17):128. 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7.17.118.
[4]郭利.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0):131.
[5]孙玉红.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9):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