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刘善玲
[导读] 新课改以来,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
        刘善玲
        德州市陵城区江山实验学校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新课改以来,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心理因素、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数学容易出现学习成绩呈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有效提高,这对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寻求科学、有效的对策来改善两极分化的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学习对策
        引言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在享受着学习中的乐趣,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则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观众”。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就原因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1、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堂课上有的学生表现积极,无论是对老师的提问,还是参与课堂讨论都很积极,因此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互动,掌握了课堂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成绩和能力。这一类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课不但专心听讲,认识能力、接受能力强,而且学习习惯特别好,翻开他们的书本和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且条理清楚。还有他们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课前预习还课中练习、课后复习,他们都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这类学生的学习曲线是稳步上升。反之,还有一类学生总是上课摇头摆尾,很少认真听讲,老师的提问几乎回答不上来,同学与老师的讨论,要么不参与,要么参与不发言,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在参与课堂讨论时听不懂。这类学生的特点,作业不写,课堂练习也不能及时完成,预习作业就更是应付了,学习曲线是一路下滑,直至深渊,对数学学习出现彻底的逆反、厌倦。当然,课堂中除了这种两极分的现象外,还有一些平行生,他们的成绩忽高忽下,想上去,又吃不了苦,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来促进,总觉得还有垫底的。显然,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这一现象,不但影响教学发展,也影响整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2、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1)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教学课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数学兴趣形成、学习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均较为单一、陈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较差,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综合素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这样才能构建出更加高效的教学环境。
        部分数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不够重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不只要重视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更要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及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因为只有学生养成课前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学习与听讲、课后认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才会更加的顺畅。但遗憾的是,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情来看,更多的老师还是过于重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并未注重对学生各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的因素:
        学生在进入到小学时期后,随着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增加,学习的难度也在逐步增高,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由于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中的内容,从而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无法理解,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领悟能力较差,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就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


        3、改善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1)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每位学生均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只有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关键作用,而兴趣的激发在于教师是否有效把握到学生的需求点。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身体等方面均有待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激发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水平。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能做到会读写及比较大小。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记录、收集一些温度的信息,并将所在城市及北方重大城市的每月平均温度记录下来,同时根据我国的地图,将城市与温度环境一一对应地标注出来。之后教师随机选取几个零下的温度数值,让学生学会怎样比较负数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重要作用。
        (2)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方式。
        显然,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存在,那么老师就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在教学中重视这种现象,合理运用分层模式进行教学,消除学生之间断层式的差距,拉近各个学生间的学习差异。第一要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性的了解,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为优秀层次、提高层次和基础层次三种,并要对分层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需要在班级中对分层情况进行公开公布。第二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备课,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结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第三在分层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评价方式的差异性,使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不断尝试掌握更难的知识,从而获得的成就感,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学生家长与学校相结合进行数学的教授。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与小学生的家长多交流,让小学生家长将小学数学重视起来。现如今,大部分的小学生家长都忙于工作,将小学生交给小学生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这种放养式的教育,使小学生长时间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基于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与小学生的父母交流,使小学生的家长真正的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学生家长的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经常与学生的家长联系,使学生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小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知道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怎么样、对待学习是不是很认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怎么样、学习的习惯等等。小学生家长了解了这些以后,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后,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教授给学生家长一些教育学生的办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家长沟通会,让有教育经验的学生家长谈谈自己的教育办法;也可以请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专家学者,传授教育孩子的经验,知道怎么做才能够使家庭教育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教师应该不断的修炼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素养,帮助班级的“学困生”群体,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范红丽.小学高段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25(49):247.
        [2]周任萍.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31(01):49-50.
        [3]胡素珍.当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解决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