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萍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 要计算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础,良好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数据、进行推理和证明,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要以科学的手段来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牢牢地把握计算这项有重要意义的工具。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会将计算当做一种“死知识”来传授,认为学生应该一点就会,并且使用的方法十分单一和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使得逻辑不严谨的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养不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优化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一、教学要求要严格
严格要求学生,是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具体表现。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计算错误率非常高,老师不能把单纯它归结于粗心,在教学中还是更需要关注计算教学。
二、要讲清算理
许多家长,学生都只重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不重视是如何算出来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算理,殊不知算理才是计算的关键。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每箱牛奶12瓶,32箱一共有多少瓶?根据下面的竖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png)
许多学生不会做,归根结底是不理解算理。因此笔算教学应把算理的理解作为重点,根据算理,掌握方法,再指导计算。算理的理解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渗透。
三、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充满兴趣的课堂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计算教学中来,而非强制性的被动参与。要想提升学生对计算的兴趣,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转变好教学观念。现在,还有很多教师在主观上认为计算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这种认识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好思想,认识到计算教学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善于把握教材,将计算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四、要培养数学思维
(一)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 “算”为主,学生基本没有 “说”的机会。重视 “说”的训练并,给予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再辅以练习。
(二)思考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灵活的思维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例如:25×32=25×4×8=800,不需要借助竖式就可直接口算出来。
(三)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审题的习惯
既要审数字和运算符号,争取不错不漏,也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二)养成书写规范、计算仔细的习惯
有的学生写数字6和0,6出头太短,0又出头,造成自己都分不清的情况,最后就出现计算错误。教师平时板书一定要规范,工整,有条理,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然后要求学生按老师规定的格式书写,字迹工整、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干净整洁。
(三)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新教材对估算和验算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和估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最后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会照做,才会提高验算和估算的能力。
六、加强训练
(一)突出重点
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积的对位;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则要强调运算顺序,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有括号的情况;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 “0”占位;分数的运算要注重分数单位的教学;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
(二)打好基础
教学大纲指出: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基础好,可以减少笔算的困难。要提高口算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例如:一年级上册学习的20以内的数的加减要反复训练,乘法口诀表也要多次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有发展。
(三)拓宽练习形式,增加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训练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形式要丰富、多样化,可以抢答比赛等。还可以通过对比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也可以通过改错练习把练习中的典型的代表性的错误板演出来,让学生共同讨论,指出错误之处,并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改正错误。
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当然,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坚持,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