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听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数学个性化学习支持初探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李俊秀
[导读] 从1988年起,随班就读工作在正式展开,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李俊秀
        双流区棠湖小学   
        
        摘要:从1988年起,随班就读工作在正式展开,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虽然随班就读比例在60%以上,但随班就读中“读”的效能问题一直徘徊不前。特殊儿童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与落后的随班就读支持方式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刀人一定是随班就读教师,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值得每一个随班就读工作者探讨和实践。文章意在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分析,探索即将小升初的高段随班就读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学习支持方法,从而提高其学习水平。
        关键词:随班就读;高段数学;个性化学习支持;听力障碍

        从1988年到今天,随班就读工作已在我国开展了三十多年,各地随班就读工作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模式已初步建立,但随班就读“读”的效能问题却亟待提高。文章以轻度智力障碍为例,研究这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具有普适性意义。
        睿睿基本情况介绍:听力障碍学生睿睿,11岁,一级听力残疾,六岁在右耳安装电子人工耳蜗,目前就读于我校六年级。睿睿性格开朗活泼,特别喜欢别人和他聊天,与人谈话语速较慢,基本能让人听懂。激动时,语速快,让人听不明白。在学习上他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学习自律性较高,每天都能自主完成各科作业,睿睿的父母均为大学生,家庭辅导能力较强,且对睿睿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希望他能完全像正常孩子那样去生活学习,有时会让睿睿感到压力大。从睿睿的数学学习情况来看,该生有着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较浓,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低段时,他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处在班级中等偏上,高段后,随着数学知识内容增多,难度加大,特别是五年级时,孩子连续两次感冒导致耳朵感染水肿,有一个多月无法佩戴耳蜗,这一个多月孩子完全处在无声世界,孩子数学学习受到很强冲击,成绩下降到及格水平。
        睿睿数学学习的现状:为了更深一步了解睿睿的数学学习情况,我们重点分析了睿睿的五年级统测卷,也就是期末他和普通孩子一起考试的试卷,从试卷可看出,睿睿在以下知识板块失分:(1)数与代数中,小数除法计算;时间单位换算;分数意义理解相关题目;(2)统计与概率中,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3)空间与图形中,图形面积,图形体积,图形周长等相关题目。其中,失分最严重的是空间与图形板块,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该板块知识的题目几乎全军覆没。我们再来把这些错题放在聋校课标里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2016版的聋校教材中,明确提出聋校孩子应该在4-6年级时学会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式与方程的知识板块中都要求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体积与表面积的知识中,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不同的是,普通学校教材要求学生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的方法,而聋校教材只要求聋生初步探索并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计算方法。和班级同学相比,睿睿在小数除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解方程三个知识板块明显处于劣势。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睿睿能更好在普通班级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进行学科补救教学。


        个别辅导的技巧:那么,在个别辅导时,我们要如何做,才能符合聋生认知规律,又能突破孩子理解能力差和抽象概括能力弱这两大难关呢?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发现在个别辅导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会使聋孩子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一)要重视直观感受,动手实践操作,在直观感受中抽象出晦涩难懂的概念。
        比如说要针对睿睿在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这个知识点进行补救教学,对他来说最难的就是理解什么是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而明显课堂上我们能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对他来说是不够的,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以动手操作为主的个别辅导。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个长方体土豆和小刀,把正面切下薄薄的一小片,让他用手触碰切下来的面,这就是“面”的概念,再让他将其余五个面都切下薄薄的一片下来,拼在一起,这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让他将土豆切成多个正方体小块,让他将这些小块任意组合,将这些正方体小块放在大一些的长方体盒子中,感受两者的大小比较,体会“体积”的概念。通过亲手操作和触摸,在头脑里面树立平面和立体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她的理解和记忆。结合现实生活,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单纯讲解,又增加了趣味性。
        (二)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缺陷补偿,促进聋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化为绘声绘色的动画,或者色彩绚丽的图片来帮助聋孩子理解数学知识和逻辑关系。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普通孩子可能就通过课堂的活动积累就能明白放入水中的物体体积等于上升水的体积。那么,我们在个别辅导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将上升水的部分和土豆从画面中截取出来,再在中间画上等号,这样孩子就能清楚明白知道上升水的体积就等于土豆的体积。我们在辅导孩子时,还可以自创“√”卡片和“再来一次”卡片,在孩子回答问题时使用,这样一来可以明确表示教师的意见,还可以加快课堂节奏,提高上课效率;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数学知识,加速聋生的对知识的理解。
        在普通小学六年级课本中,比例这个单元的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对于聋孩子来说,要理解这个单元的知识,应该是更加困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聋校教材中,将这个单元的知识已经放到了初中课程中去了。那么我们随班就读的聋孩子,这个知识肯定是要学的,那我们老师可以怎么做?我们可以在课前就布置孩子去量量爸爸的身高和头长,告诉孩子模特一般头与身长比是1:8,看看与模特相比爸爸的身材怎么样?去量量自己的腰围和臀围,告诉孩子男性完美身材腰臀比是0.85-0.95之间,再到个别辅导时分享自己的发现。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其实,关于听力障碍儿童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文章只是探讨了冰山的一角,希望能为推动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这辆时代的马车添一把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