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志
宁夏吴忠市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鉴于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对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因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与束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过于重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灌输式,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无法达到高效,不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应当不断地创新与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一、教师“吃”透教材、“析”透学生是前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什么”“怎样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本节教材在该章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预想可能出现的课堂异常情况,设置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的教学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精讲中精练,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运用好学生的这一课程资源,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力。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创设问题情境如下:“太阳是大家最熟悉的物体,有谁知道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把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由此你能猜想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又如在教学“圆的切线”时创设如下情境:“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下雨天你快速转动雨伞时飞出的小水珠,在砂轮打磨工件时飞出的火星都是沿着什么方向飞出的?由此你能猜想出圆的切线具有什么特征?”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资源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好、学有所获。教师只有“析”透学生,才能把握差异、兼顾差异,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预设,才能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
二、营造师生互动、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是课堂教学高效的保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为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科实际出发,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探究氛围,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成为学生信赖、喜欢的人。只有学生喜欢数学教师,才会更喜欢数学科目。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以改变教师满堂灌、讲授现成结论,学生被动听、练、识记的现状为最高理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学生类似科学家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既注重结论,但更注重探究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氛围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观察、质疑、猜测、讨论、证实、交流与发表的积极性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所以,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三、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严重缺陷就是把数学设计成严密抽象的演绎体系,它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传授式”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我是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的。故事中的乌鸦因为水位不够高瓶口太小喝不到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通过将石子放入瓶子使得水位逐渐升高就喝到了水。这个故事中“随着瓶内石子体积的增大水位逐渐升高”就蕴涵了函数关系,由此引入新课内容。创设这样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作情境,学生情绪高昂,很快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而且这个故事还蕴涵了这样一个道理“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动脑,凭借智慧解决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故事能增强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志力。但是不管我们把怎样的问题引入课堂,我们都应该明白,不能只关心学生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重要的是它们充满着联系,因为只有联系的,才是有活力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妙设疑,教学过程问题化,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教学过程问题化,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要采用激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都追求力所能及的进步,完成学习目标。
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问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问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问题难得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设计问题并且将问题层次化,使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层次化。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思维由直观表象上升到理性思维。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格。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
总之,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上好数学这门课程,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财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陕西教育,2012,(11):79.
[2]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80.
[3]苏德梅.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现代交际,2013,(0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