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英
四川省眉山中学校 620010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内容,分析历史事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能够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涵养和技能。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性教学;策略
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入,他们只是在表面上强调情境教学的应用,但实际上还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鉴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对情境教学的理念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可以让情境教学为历史教学添彩增色。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首先,老师对教材的内容没有创新。在当下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数只会依据教材来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单纯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述,使得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的历史知识少之又少,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受局限。况且历史的教学内容都是离学生现在比较久远的,就使得学生难以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长此以往,课堂的教学会一步步瓦解学生对历史最初的兴趣。其次,老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的老师都会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使得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式教学是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学生对事物的主观思考能力受到限制,课堂的气氛过于沉闷,打压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加影响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最后,老师在课堂中展开的实践活动太少。现如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阻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直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很少举办关于历史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模式一般都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校以及老师很少举办关于历史的活动,比如,带学生去参观和历史有关的博物馆、关于历史人物的博物馆等等。
二、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性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改革目标随着当今受教育群体不断发生改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才会更加顺利。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机教学设备,不仅体现了当今的信息发展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整个课堂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高中历史知识内容多且碎片化,教学负担重,课堂效率不高的话容易造成'填鸭式教育",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内容都只知其名,不知其意。对于历史事件只死板的记住了发生时间和地点,对于造成的影响和对于历史的推动含糊不清,更有甚至死板的记忆容易记混,时间地点都常常张冠李戴,对于历史人物更是仅知道其出生年月和姓名,对于其在历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说不出个所以然。
在新课标改革下,要坚决改正这些错误,教学应该更深入化,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历史知识不能只是被动接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力让其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对于知识的理解更立体化。也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对课本的知识无条件的全盘吸收,要是思辨能力,对于历史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同时与课本结论相结合,自此增强自身学习能力,以此提高教学成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历史事实
学习历史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尊重历史事实,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判,深入感知历史事实的存在。历史代表着过去,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时空领域,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领人们走进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种曲解的文字描述、翻拍成电视剧的历史事件等等,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事实和古人真实的思维、想法等无法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非常不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带领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感知历史,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历史素养。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相关历史的时候,学生由于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对于这一时期所发生的英雄故事,更多的是当做一个精彩故事来听的,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也仅限于演员的表演,并不能深切感受历史事件所带来的震撼,无法有效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社会背景下的历史纪录片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加深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入了解和深切感知,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科素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当今的教学方向与教学重点,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从重成绩转向重优势与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利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也不仅仅限于课堂上或者是书本上,而是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句话讲得好,今天的开始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成为历史,或者是一个改变历史过程中重要的节点。
(五)提升教学技巧
传统课堂上历史老师作为历史知识的授予者,为了树立师威通常与学生保持距离,课堂上几乎没有交流,一直是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法不但拉远了师生距离,也让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改革后,教师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单纯的直线式授课,要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思辨的能力,只把现成的成果教与学生,那永远都不会进步。这就要求教学在课堂授课方式上要加以改进,方式要多元化,例如在谈到一些历史重大转折点事件时,像拿破仑战争走向终结的滑铁卢之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行刺,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假如事件是相反的结果会怎样,对于世界格局的影响,要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向前迈进。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为教学方向,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的,并且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2-23.
[2]万小燕.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73-174.
[3]李定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路径探索[J].求知导刊,2019(48):74-75.